30年蒐3千冊 立體書

 |2012.05.24
1883觀看次
字級

【本報鹿港訊】「立體書是讓你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廣博知識的書籍。」彰化縣鹿港鎮企業家郭鐘收藏立體書三十多年,家中有約三千冊各國立體書,包括馬戲團、劇場、皮包、鞋子、食物、天文星象、玄學等,機關變化多端,令人歎為觀止。

「哇!各種鳥叫聲耶!」打開郭鐘收藏的立體書,書中飛的、站在樹上的各種鳥類躍然紙上,讓人宛如在紙上森林情境中。黏糊糊的巧克力、會動手洗臉的人、脫帽解除武裝的獵人……「立體書讓人著迷。」郭鐘三十幾年前是因為要買給小孩看,每次到國外洽商,就會帶回幾本給孩子當禮物,因為立體書可以操作、有互動性,他總和孩子一起看,一邊講故事給他們聽,希望讓他們愛看書。

但孩子漸漸大了,他也養成買立體書的習慣,「後來買立體書都是為了自己。」郭鐘笑說,每次出國總是偷時間衝進書店找各種立體書,各國書店都一樣,立體書並不多,他若找到自己還沒收藏到的,總是如獲至寶。

「立體書每位作者都很偉大。」郭獻鐘說,設計立體書要有相當創意,是插畫家、刀模切割技術、精美印刷的集體創作,立體書的零件、機關都要經過無數次的討論,所以從構想、設計到成品,一本立體書大多要歷經七、八年才能出版。他收藏品中就包括德國大師Lothar Meggendorfer、荷蘭大師Ron Van der Meer、美國大師David A. Carter卡特等人作品。

聊起立體書的歷史,郭鐘說,七百多前歐洲就有,尤其到十九世紀因為模刻、印刷術都進步,開始興盛,那時立體書都是貴族孩子的玩具,也常被運用在天文星象、人體解剖、園藝、機械等工具書,現在立體書題材更廣,舉凡音樂、神怪、名人佚事等主題都能製作成立體書,也有自己動手組合的立體書。

此外,郭鐘從小喜歡摺紙,即使事業繁忙,摺紙仍是他的重要休閒,他說會收藏立體書,也和他從小喜歡摺紙、紙藝有關。中華紙藝協會創會會長的他說,紙藝變化萬千,若能運用紙藝及立體書概念,可做成很多創意文宣紀念品,讓觀光客到台灣不只記得買鳳梨酥,也可帶回更具藝術性的台灣。

國立歷史博物館與聯合報系主辦的「立體書的異想世界」定六月十六日登場,郭鐘也將把他部分珍貴收藏與大家分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