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嘉義訊】「綠色精靈螢光蕈又出現了!」荒野保護協會嘉義分會去年梅雨季在嘉市蘭潭後山公園,發現大量有綠色精靈、鬼火之稱的夜間發光植物「螢光蕈」,今年雨季降雨多,螢光蕈再現,讓協會人員讚歎大自然的奇妙。
荒野協會嘉義分會副會長楊勛凱長期觀察螢光蕈,他說,螢光蕈原生長在後山新樂園一叢竹林,前年被林管處圍籬工程破壞幾乎殆盡,去年七月夜間觀察,意外發現大量螢光蕈。
「螢光蕈是環境指標物種,大量出現說明環境未受汙染破壞,成為美麗亮點。」嘉義大學生物資源系副教授郭章信說,螢光蕈長約兩公分,多在梅雨季出現,早期常被誤認為鬼火,日本稱夜光茸,一朵朵小白菇夜間發出綠色螢光,發光部位在傘帽底下,就像將星星踩腳下,乍看下像螢火蟲,因體內酵素化學作用產生光源,生長後僅活三天。
郭章信說,十年前,嘉大師生曾在蘭潭後山發現螢光蕈蹤跡,梅山鄉瑞里、台中東勢等地也曾發現。螢光蕈極挑剔生長環境,汙染或人為干擾就難出現;螢光蕈(Mycena chlorophos)其屬名在希臘文中,意思是「綠色的燈」,美錫尼是西元前十五世紀繁華古希臘城,特洛依戰爭阿格麥穆隆王宮殿擺此植物當夜燈,發現學者以此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