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中十位青年在樟樹林滴水坊當義工,都說很歡喜。
圖/人間社記者蕭惠珠
圖/人間社記者蕭惠珠
【人間社記者蕭惠珠大樹報導】人生苦短,如何讓青春不留白?普門中學國、高中學生十三人,二十日到佛館當義工,在服務他人中,獲得滿滿的歡喜。
就讀觀光科二年級的林子莛選擇在「四給塔」文物交流處服務。林子莛說,決定來當義工,一半出於發心,一半是想趁著年輕做一些對人群有意義的事,「讓生命有點不同。」在與遊客應對的過程中,林子莛最不滿意自己不流利的台語,「我會耐性地比手畫腳,逗老菩薩開心,這也是在給人歡喜啊!」
在五和塔服務的是謝沁妤和吳宜儒。她們在「喜慶之家」擔任解說義工,向各種遊客傳達「喜慶之家」的理念,「我們讀觀光科,一定要學習和各種不同的遊客互動,這是最寶貴的實習經驗。」謝沁妤印象最深刻的是曾觀禮一場佛化婚禮,「在佛菩薩的見證下,那種莊嚴的氣氛,讓我相信愛情可以長長久久。」吳宜儒也分享當天「菩提眷屬禮」相片,看到年長的父母在子孫的陪伴下拍攝溫馨的合照,那種一家和樂的親情,非常令人感動。她們倆認為,每周來「喜慶之家」服務,能看到人生最美善的畫面,一點都不辛苦。
樟樹林滴水坊每到用餐時間,常會讓義工忙到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普中十位學生卻心甘情願來服務。負責外場服務的小班長廖秀慈說:「雖然辛苦,但是能學習如何服務,如何給人歡喜,我學到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經驗。」一臉酷酷的楊閔翔也自豪:「當義工,讓我不僅有能力照顧自己,也有能力照顧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