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空汙 行三好就是環保

蕭惠珠 |2018.09.10
1961觀看次
字級
佛館雙閣樓生態池以翠鳥、紅鳩、大捲尾、白鷺鷥、白頭翁等居多。圖/人間社記者慧延
佛館的武殿旁通往樟樹林滴水坊轉彎處種植「麵包樹」,行人佇足於此,遠望佛光大佛,形成一幅美麗的景致。圖╱人間社記者蔡清華

【人間社記者蕭惠珠大樹報導】空汙已成全球第五大健康風險因素,談起PM2.5超標,人人自危。行政院環保署邀集公部門、民間宗教團體和環境教育人員,八日在佛陀紀念館禮敬大廳二樓五觀堂舉行「環境友善祭祀國際論壇」,邀請新加坡、韓國、台灣的專家學者,透過論壇分享和經驗交流,期盼從心靈環保做起,建立「同體共生」的共識,鼓勵民眾採取友善環境的祭祀行為,合力為降低PM2.5、維護健康而努力。

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應邀發表「環保與心保」主題演說,他表示,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早在二○一○年就提倡「環保與心保」,認為保護環境要從「心」開始,所以佛館開幕後,始終奉行「只有公益,沒有公害」,力行「用心香、合十代替進香」、「用音樂會代替法會」,並推廣護生教育,培養尊重生命、共同成就的慈悲心。

「行三好,就是做環保。」如常法師進一步指出,「心保」就是做對他人有益的事,星雲大師長期提倡「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從心靈環保著手,達成淨化人心、友善環境的目標。他舉例,佛館長期提供友善動物的生存空間,成為禽鳥和諧共生的動物園;所有建築設施都以「不殺生」為前提,像鼓樓的大鼓,就是全球第一面採用植物纖維製作的鼓皮;每年的世界神明聯誼會,數萬參與者用合十取代上香,用電子鞭炮營造氣氛,透過宗教交流和觀摩,推動友善環境祭祀的共識,帶動善的循環。

環保署副署長張子敬表示,燃香、燃金紙、放鞭炮等傳統祭祀行為,會影響人體健康,推動減香政策後,雖引發短暫抗拒和反彈,但一年來獲得不少大型宮廟配合,因為宮廟減香改善空品後,禮拜者感覺環境更舒適,氣氛更祥和,也提高了參加活動的意願。

改善祭祀方式 經驗分享

「為了讓環境更好,除了改變祭祀行為,改變心靈才是最有效的關鍵。」張子敬說,佛館推動「心靈環保」成效卓著,在佛館舉辦這場國際論壇,可以邀集不同信仰者共同參與,影響深遠。希望透過國內外專家學者的經驗分享,在尊重信仰的前提下,共同探討出對環境友善、帶給人喜樂的祭祀方式。

環保署綜合計畫處專門委員溫修慧表示,這場論壇講者來自多元領域,新加坡國立南洋理工大學教授韋伯斯特、韓國圓佛教徒環境網絡教育長曺銀淑,分享兩國的友善環境祭祀行為,值得借鏡;台灣大學醫學院教授蘇大成和陳佳堃、宜蘭大學環工系教授李元陞,發表祭祀行為、環境品質、人體健康三者互動關係的研究報告;松山奉天宮、台灣首廟天壇、高雄市和嘉義市政府環保局代表,則分享推動友善環境祭祀的實務和成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