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在他的新書《台灣大崩壞》認為,台灣「生病了」,已陷入「不婚、不生、不養、不活、年輕人處在沒前景」的「新四不一沒有」循環中。然而經濟獨立女子,選擇未婚懷孕、自主產子會是一個好的人生選項嗎?
筆者青少年時,言情浪漫小說正流行,常有的橋段是,女方愛上了無法共結連理的男主角,想把共同的「愛的結晶」秘密產下,成為一段深情思念,心理狀態是「我得不到你的人,但你的骨肉將與我永遠相隨」。在不識愁的青澀想像中,這種情節很浪漫,但落到現實中可能很心酸艱苦。
這個選擇至少會有三個困難。第一個困難是孩子被迫接受父不詳的命運,對孩子很不公平,孩子可能會認為是自己的過錯,使父母親分開。
第二個困難是華人社會裡的孩子,為了符合父母親的期望,會壓制自己真正的情緒與想法,去成全父母親想要的「乖孩子」,尤其是單親的孩子不忍媽媽再擔心,所以會將痛苦情緒放在心中。當孩子愈乖愈貼心,愈難看到後面的情緒未爆彈,一旦炸開,殺傷力反比平常的叛逆更強大。
第三個最現實的壓力就是經濟及旁人的眼光。這可能是許多滿心母愛的單親媽媽做此選擇時,沒有想到的。一個牧師娘告訴筆者,她看過許多離婚婦女極力爭取孩子的監護權,但缺乏父親的經濟援助,不甘願的心情加上金錢壓力,在孩子的管教上,容易更加情緒與暴力化。
如果,執意成為未婚的單親媽媽,確定是個三思後的選擇,筆者建議與孩子的父親,要成為「孩子成長事業」的合夥對象。在親子教養及財務上相互支援,孩子也才能在雙方的互相包容原諒中健全成長。曹淑芬(台北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