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二十九家餐廳為了響應環保,日前起發起「不主動」提供吸管活動,參與的除了餐廳,還有飯店及酒吧。根據統計,光是英國各地麥當勞餐廳每天提供的吸管數量,就多達三千五百萬支,最後都變成無法分解的垃圾。
發起這項活動的波頓表示:「我們要訴求的是,確保垃圾能更集中管理,不是全部都丟到掩埋場解決了事。」據英國海洋保護協會調查,英國海岸的垃圾,六成以上是塑膠。
站在台灣沿海邊,隨處可見海浪打來所衝激起的寶特瓶蓋、塑膠袋及各種無法分解的塑膠製品,除了破壞景觀,這些環保殺手所造成的汙染,影響更是重大。
不只倫敦向吸管宣戰,舊金山在二○一一年十二月開始實施禁令,是美國首座立法限制「不得隨餐送玩具」的城市。速食業者的玩具主要以塑膠製品為主,除了誘使孩童吃下高熱量的速食,被小孩丟棄的玩具也成了環保的殺手。
繼倫敦與舊金山之後,我們台灣有志成為另一個,向不必要的塑膠製品說「No」的國家嗎 ?
曹淑芬(台北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