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點過後門鈴響。這不是訪客的時間。以為是快遞,三浦去開門。
「是要求簽名的。」三浦返身告訴我,並請客人進屋。原來是個看起來有幾分怯怯不安的青年,從他的神色看來,似乎並非單純地為索取簽名而來訪。
看來另有蹊蹺,便估且聽他述說。這位從關西而來的青年說,他從懂事以來,幾乎不與父母兄弟姊妹說話。也不和家人一起吃飯,因為他討厭和人們交談,也就不去投宿旅館。不喜歡住旅館,所以是先搭乘夜車去稚內,再轉來到這兒。
「那為什麼到我家來採訪?」
「因為拜讀了三浦先生您的書,知道您是怎樣的人。比我的家人還了解。」
我訝異地直視著青年臉上。這青年生活中,除了閱讀以外沒有其他娛樂,想像著他討厭人們,不信任人們,也不和家人說話的生活情形,我不禁深深感到悲哀。
青年說完話,表示要回去時,盯視著他的我,終於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
青年嚇了一跳,露出困惑的表情問:「怎麼了?我第一次遇到這種情形?」
聽他說今晚要在車站過夜,三浦便說:「在我們家過夜吧。」
青年仍表示要回去。雖然才九月,但旭川的九月夜晚很寒冷。三浦力勸他住下來時,青年突然掩面號哭。這夜他終於在我家入浴、睡覺。
看著這青年,我聯想起個把月前來訪的一位青年學生。他是被他的姊姊帶來我家的。這青年學生一語不發,只有姊姊說話,開頭還以為他是啞巴。據說,他是輕輕鬆鬆就考進一流大學的優等生,卻因父親自殺而變成失語者。
看著一句話也不回答的他,我感到心痛,無法想像父親的死對他的打擊有多大。
雖然如此,我如同對待一般人那樣,不斷地向他說話。他不開口,但耳朵總聽得到。儘管對方閉口不語,我仍不能放棄說話。大約個把小時後,他終於開始邊聽邊點頭。
這青年和日前那學生都是腦筋聰明的年輕人,眼睛明亮清澈,但從人間社會落第。這樣的年輕人還真不少。我深深覺對這些可能處處存在的人們,絕不能漠視、捨棄、袖手旁觀。
不管對方的態度如何,不論是有什麼困難的人,都非向他們積極伸出援助的手不可。
聖經說,愛是永不止息,永不絕望。讓我們抱著永恆的愛,愛有需要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