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感謝徐媽媽,讓我不但學會了如何愛自己,也學會了如何愛別人!」去年才結婚的小婷,昨天上午用一束鮮花、一份禮物,以及與她一樣曾被寄養的二十二名孩子共同製作的「愛的拼圖」,送給寄養媽媽徐季幼,感謝徐媽媽付出如同親媽媽一樣的愛心,小婷還邊說邊哭,場面感人。
家扶基金會昨天發起召募九百九十九戶寄養家庭的行動,曾是寄養童的小婷現身說法。她說,從小出生在問題家庭,靠外公外婆撫養長大,成長過程相當叛逆,後來被送到寄養家庭,由徐季幼媽媽照顧,徐媽媽無私的愛,讓她不致走入歧途,長大後還從事幼教工作,她希望能像徐媽媽一樣把這份愛傳下去。
劉珮怡也公開表達對寄養媽媽的感謝。她說,從出生五、六個月直到四歲,都在苗栗的寄養家庭度過,她因有上顎裂,餵奶時會從鼻腔溢出,要不是寄養父母陳仁進夫婦細心照顧,她根本活不下去,如今她已自立更生,去年並買了自己的房子,進住時還邀請陳爸陳媽一同觀禮,和陳家就像一家人。
家扶從事寄養服務已三十二年,迄今有三千六百八十七戶家庭加入寄養家庭服務行列,提供三萬七千八百八十人次寄養兒童及青少年服務。家扶昨天公開召募九百九十九戶寄養家庭,以便讓像小婷與劉珮怡這樣遭遇的孩子可以「持續久久」的受到良好照顧,也使寄養家庭制度延續下去「用愛接力」。
家扶基金會也發表像徐媽媽、陳媽媽一樣富有愛心的「全國寄養之最」,如擔任寄養家庭二十八年、「年資」最久的新北市林財謀、馬安娜夫婦;照顧過最多寄養兒少共五十二名且還在持續中的花蓮黃麗美媽媽。
另有照顧過最多位特殊兒少,如身障、遲緩、過動兒等達十九人的高雄王忠義、許美蓉夫婦。還有彰化的莊富美、屏東的陳秋嬪,只有三十歲,是最年輕的寄養家庭。而花蓮縣吉安鄉某個村落的巷子,不到兩百公尺就有三戶寄養家庭,是寄養家庭最密集的社區。還有屏東陳家二代共五戶,都提供寄養家庭服務,是最有愛心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