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農組織一份報告指出,全球牛隻排放出來的汙染氣體高達一百多種,其中,氨的排放量占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二,而氨正是導致酸雨的重要原因;至於甲烷的排放更占了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甲烷造成地球暖化的速度要比二氧化碳快二十倍。
這份報告還指出,全球牛隻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甚至還超過了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牛隻從飼養、屠宰、運送到銷售終端所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便占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百分之九。
這份報告對於美牛進口的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政策思路。
反對開放帶有瘦肉精美牛進口的主要理由,包括了台灣禁用瘦肉精,一旦開放帶有瘦肉精的美牛進口,帶有瘦肉精的美國豬肉也將叩關,屆時,恐怕會鬆動台灣的畜牧業的安全標準,嚴重台灣養豬業者的利益。
反對者並指責,馬英九總統為了換取美國免簽待遇,以及和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犧牲台灣養豬業者和消費者的權益。
爭取和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爭取免簽待遇,坦白講,對於台灣未來產業發展以及促進台美雙邊觀光旅遊,確實很重要,其對國家整體利益的重要性,甚至遠遠超過了每年幾萬噸的美國牛肉進口。
反對者的說法好像也不無道理,歐盟都不允許帶有瘦肉精的美國牛肉進口,為甚麼台灣就不能對美國說:「不?」
我國進口美牛,有沒有既不違反自由貿易的精神、又能兼顧國內肉品消費者安全的策略呢?
首先,我們建議,不論進口或本地牛肉的外包裝,必須要仿效香菸外包裝的警告標示,做以下的說明:「牛肉可能含有瘦肉精或其他藥品殘餘,殘餘量雖符合安全標準,但建議消費者酌量食用」。
販售牛肉的傳統肉攤或是供應牛肉餐飲的場所,也一律加貼上述警語。
至於是否食用,如何食用,率由消費者決定,畢竟,台灣是一個民主自由的社會,該吃甚麼,不該吃甚麼,人民有權也應有能力自行決定。
陳朝平(台北市/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