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時穩表示,虎頭柑烘乾以後的皮就是古籍所說的「陳皮」,根據中醫的說法,陳皮對咳嗽、化痰等原本就有功效,再加進紫蘇等香草類植物,更能強化效果。
至於虎頭柑挑選與採摘的時間,也大有學問:最好在果實七、八分熟時採下,先在室內擱上幾天,待柑皮呈現些許乾癟與軟化現象後,再進行製作。許時穩解釋說,熟透或過於新鮮的果實含水分高,製作時果皮容易破裂。
不過製作酸柑茶可不容易,許時穩說,第一步是挖果肉;以特製的金屬圓筒在柑橘頂端挖出缺口,保留挖下的柑皮作蓋子,再以杓匙將果肉挖出。仔細濾掉果肉裡的子,挖出的果肉放進絞碎機絞碎後,再混合以紫蘇、薄荷、甘草等攪拌過的茶葉,回填至挖空的柑仔內。
此時塞得圓鼓鼓的柑仔,蓋上原本的柑皮後,還得用鐵絲仔細綑綁,再將酸柑茶送進蒸籠:一蒸、一壓、一烤,再蒸、再壓、再烤,每天重複同樣的動作,天氣好時,尚須將酸柑茶拿到陽光下曝曬。
歷經「九蒸九曬」不斷的蒸、曬、烘、壓,酸柑茶一共九次工序才能完成,總共需費時三個月。許時穩說蒸熟、蒸透的酸柑茶,才經得起長期陳放。渾圓的外觀因不斷乾燥、緊結而縮小變皺,鐵絲也得不斷拆下重新綑綁,直至顏色由紅橙色逐漸轉成金黃、土黃、深褐色到完全變黑為止,其中更以特別訂製的機具多次緊壓,鐵絲才能完全取下,外觀也才能呈現漂亮的花瓣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