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家附近的圖書館發生了震撼人心的大事──一個高中女學生選擇以自殺的方式來對生活抗議,在人情味濃厚的鄉下,這件事足以引起好一陣的騷動。事件發生後,附近的國中開始管制學生晚自習的地點與時間,父母也開始限制孩子的交友狀況。但大家都很清楚,這件事絕非第一起,也不會是最後一起案例。因為這些都不是解決問題之道,問題不是自修地點與時間,問題在於孩子的心,在於為什麼她所能想到的解決方式只有這一種呢?
教書已有六、七年的時間,但去年才有機會與國中和高中的孩子相處。這些孩子,不要說父母,連和他們相處時間最長的導師與朋友,都不見得了解他們的需求。我發現要有足夠的信任基礎,他們才會把困難告訴你,或許是習慣於「囝仔人,有耳無嘴」的教養方式,他們不懂得要怎麼求救。
剛接國一班時,對我而言真是痛苦不堪,孩子長大了,規定約束不了他們,自我觀念的萌發卻苦了我們。我常和英文老師商討怎麼教他們,並不是教授知識,是教授成績以外的事;那些父母和學校並不重視的事——孩子開始說髒話,一副理直氣壯的告訴我,連學校老師都會罵髒話,為什麼他不行?孩子在意成績,只要退步就難過得大哭,懷疑自己的能力,想說乾脆不要讀好了;還有孩子用刀片割自己的手臂,尋求自我存在的感覺。逃避、找理由和推卸責任都是現代孩子的通病,也是造成孩子找不到解決方法的主因。
孩子的生理需求,父母總盡全力滿足,但是心理因為成長而產生的衝突,誰能幫忙呢?那個資優生留下的遺言是:「只想分手,不想放手」,如果我們提早告訴她,人生就是這樣,那些我們想要的,當我們得不到時,我們只能「鬆手」。但愈是在乎,愈需要時間來沖淡和轉移我們的欲望,最重要是給我們自己放手的理由。
「如果你要去的是無盡的星空,螢火蟲的離去將不算什麼;如果你要去的是無邊的海洋,貝殼的遺失將不算什麼;如果你要去的是綿延的高山,小草的夭折將不算什麼。不需要盯著傷口看而騙自己不會痛,你需要的是它『真的』不算什麼。」這幾句話每每在我受傷時給予我很大的鼓勵。
人的一生充滿驚奇,因為每一天都有無限的可能會發生,就像日本經歷了311後,至今仍努力的克服災後復原家園的問題。台灣是當時提供日本許多幫助的國家,一年後,卻得不到日本政府的國際地位肯定,難道台灣要把資助的人力和錢財都拿回來嗎?不,當我們重視的是幫助日本的人民克服困難時,那些國際地位的問題就不算什麼了,因為人的生命更重要與可貴。
不去執著名分,懂得放手,我們卻得到日本國民最大肯定——最有人情味的台灣人。所以「鬆手」不見得是失去,「鬆手」更是一種好選擇,因為唯有打開手,我們才能迎接更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