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羨鴛鴦 不羨仙?

文與圖/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2012.04.28
1667觀看次
字級

文/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鴛鴦在台灣保育分類上被列為保育類第二級,由於族群數量少,分布範圍小且棲地受干擾嚴重,屬於「珍貴稀有」之鳥類。目前鴛鴦的重要棲地包括:宜蘭縣福山植物園內的哈盆溪、台中市雪霸國家公園境內的大甲溪上游及德基水庫等地。

鴛鴦生性隱密怕人,常小群活動,喜棲息於中海拔之溪流或是湖泊,常見於闊葉及針葉混合林的湖泊或是水庫,於樹洞中營巢。鴛鴦食性為雜食類,喜食水生昆蟲、青蛙或是水生植物、落果等。

鴛鴦在分類上屬於雁行目雁鴨科,所以其實是一隻不折不扣的「鴨子」,而且還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鴨子。以鴛鴦的外形看來,雄鴛鴦是穿著華麗羽衣的翩翩美男子,而樸素無華的雌鴛鴦則是典雅出眾的氣質美人。鴛鴦屬於小型的鴨類,體長約四十五公分,體重約五百到七百公克,雄鴛鴦頭後飾羽橙紫色,額至頭頂為藍綠色,眼周圍白色,眼後有白色眉紋,頰橙黃色,羽毛長而延伸至頸部,背上挺立的一對橙黃色扇狀直立羽毛,為其繁殖羽,古人稱之為「思羽」或是「銀杏羽」,今人因其似帆,故又稱之為「帆羽」。

集華麗高貴於一身的雄鴛鴦,並不是閒閒無事的公子哥,美麗的羽色是為了展現雄壯威武的一面,吸引異性繁殖下一代,但在危險時刻發生時,漂亮的雄鴛鴦同時也兼具吸引天敵、犧牲自我、保護雌鴛鴦的重責大任。所以上天造物是公平的,祂給予雄鴛鴦令人稱羨的美麗華服,代價是雄鴛鴦要擔負起保護雌鴛鴦繁殖下一代的責任。

鴛鴦與中國文化的淵源極深,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西周《詩經‧小雅‧鴛鴦》篇:「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而最膾炙人口的詩,就是唐朝詩人盧照鄰在〈長安古意〉中所寫道:「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民間習俗也常以鴛鴦錦、鴛鴦枕、鴛鴦被等物品,來象徵新婚夫妻鶼鰈情深、永浴愛河,所以舉凡一男一女、一陰一陽都可以「鴛鴦」來祝福。

在古人眼中,鴛鴦形影不離,出雙入對,忠貞不移,令人好生羨慕,所以「願作鴛鴦不羨仙」,但是現代科技發達,學者以無線電發報器,及腳環來追蹤及識別鴛鴦的蹤跡,卻發現鴛鴦的婚姻型態是「一季情」:一個繁殖季更換一個伴侶。

鳥類的婚姻型態絕大多數都是「一季情」,鴛鴦也不例外,這樣的研究結果,讓很多堅信鴛鴦是一夫一妻制的信徒大為失望,但也令很多人大感興趣。其實,每年五、六月鴛鴦是處於分居狀態,雄鴛鴦並不參與育雛,牠深居簡出,準備換下一身破舊的羽毛,而雌鴛鴦一肩扛起育雛的重任,直到小鴛鴦滿二個月,可獨立自主後才卸下重擔,在這一段時間,原是夫妻的雄雌鴛鴦漸行漸遠,失去彼此的蹤影及訊息。秋天之後,雄鴛鴦再度換回漂亮的繁殖羽,原來的伴侶可能失蹤、死亡或是另結新歡,因此不得不重新尋找伴侶,繼續傳宗接代的重責大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