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宮以斯帖台北報導】國家衛生研究院昨日發布一項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台灣族群二十歲以上第二型糖尿病患,未服用降血糖藥物二甲雙胍,罹患巴金森氏症風險,是無糖尿病者的二點二倍。
不過使用藥物不同,可能影響糖尿病患罹患巴金森氏症風險。五十歲以上糖尿病患,服用二甲雙胍藥物藥物,不會增加罹患巴金森氏症的風險,但單獨使用磺類口服糖尿病藥物者,則會增加五成七的罹病風險。
此研究由澳洲籍客座教授馬克華偉士,與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國防醫學院的研究團隊,依據台灣健保局二○○○年八十萬人抽樣追蹤分析。當中有百分之八點四一是罹患第二型糖尿病;但百分之三十六糖尿病患者並未使用藥物控制病情。
研究團隊成員、國防醫學院公衛學系暨公共衛生研究所副教授李美璇表示,巴金森氏症是與老化相關的神經退化性疾病,與第二型糖尿病可能有共同致病因素。二甲雙胍、磺類皆是目前糖尿病患治療的第一線用藥,但機轉不同。目前研究推測,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可能降低罹患巴金森氏症的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