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境光年】北海小英雄維京精神

文與圖/耿婕容 大塊文化提供 |2012.04.22
2269觀看次
字級
「幸運利夫」的雕像。圖/耿婕容 大塊文化提供非報系











來到格陵蘭,提到伊努特人,也就不能不提到比伊努特人更早生活在格陵蘭、曾經叱吒一時的維京人──這個充滿探險家、武士、商人和海盜的民族。

小時候不熱中漫畫卡通,唯獨對《北海小英雄》印象深刻!故事中,北歐布蘭村的水手們由黑龍船長帶領出航,靈魂人物也是船長的兒子小威,聰明過人,只要摸摸鼻子,就能想出怪點子,運用智慧幫助水手們度過難關。村裡的男子個個頭戴一雙牛角的鐵盔,船長的脾氣非常火爆。長大後,才明白原來這可愛逗趣的卡通影集,描述的正是維京(Vikings)海盜船的故事。

古代的北歐,一般人聯想的畫面是壯碩的維京人扛著巨斧、駕著戰船出征的景象,對於他們的認知也只停留在巧取豪奪。其實,維京人雖是未開化之民,老是不按牌理出牌,當大舉來犯時,卻非挾著千軍萬馬,而是憑藉絕妙的好點子。

通常,維京人的船隻小又不起眼,但速度極快,並能搬上陸地長途跋涉,這種的設計理念其實很簡單——可以針對敵方攻其不備、大肆掠奪。在維京人勇猛的外表下,冒險犯難的精神不死,執著於戰鬥的生存法則。

隨著歷史演進流傳至今,維京人的後裔也將這種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但這回不再打家劫舍,卻是以傳承精神和靈活創意,打造出IKEA、LEGO及ABSOLUT伏特加等知名品牌,成功占領全球市場。這些經驗實際上都是來自維京人代代相承的文化遺產。學習維京人的智慧、依循維京人的路徑,就是以不同方式活用手上的資源。

如果要提到維京精神是什麼?

應該就是「創意、不懼挑戰、積極侵略性」的精神;但是相較於現代維京的泱泱風範,歷史上傳統維京人卻囿於既有的文化價值和生活方式,過於自我設限,不知如何應變,導致未能通過環境的考驗,終究趨於毀滅。

想了解維京人的民族特性,可回溯歷史脈絡一窺堂奧。西元九世紀時,維京探險家首度造訪冰島,阿納森(Inglfr Arnarson)成為第一位長期居住於此的居民;據說,當年他是以一根漂流的木柱,來祈求指引登陸的。現今,在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海邊的維京船雕刻,即是當年探險家登路的遺址。

約莫一百年後,生性勇猛好鬥的挪威人「紅髮艾瑞克」(Erik the Red),因為謀殺案被迫逃離至冰島,後又駕著毫無遮掩的維京船向西航行,前進北極圈內的全新天地,在此居住了三年,並在島上探勘考察,因為西南方綠茵遍布,為了增添這塊土地的魅力,特取「綠色土地」之意,將其命名為「格陵蘭」(Greenland)。而其子利夫‧艾瑞克森頗有乃父之風,卻比父親運氣更佳,他在格陵蘭的西邊發現更多適於居住的土地,並將基督教傳播於此,因此有「幸運利夫」的美名。

同一時期,伊努特人由加拿大艾爾斯米爾島(Ellesmere Island)向格陵蘭西北方邁進,並開始往南,最終與維京人相遇。維京人建立的村落,因氣候酷寒、多變、多風、多霧,加上破壞了天然植被、侵蝕土壤、切割草皮……生存環境嚴重受損,最終不敵大自然的考驗,漸漸走向滅亡之路;但伊努特人卻成功地克服惡劣環境,存活至今。

這兩個族群面對同樣嚴苛的環境挑戰,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

一些族群沒落了,但另一些族群卻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得以存續發展。綜觀歷史,多數族群最後崩解的原因與模式,除了生存環境的破壞及強鄰環伺威脅之外,最重要的關鍵在於︰面對社會環境問題的應變和處理能力。往返極地數十回,縱然每次的感動和感觸皆不同,但如何從歷史中學習取捨,也從別人的執著中照見自我,進而練習放下,是我不容規避的人生課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