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經典名句】家庭骨肉,當處處留將來相見地也

編著/文心工作室 |2012.04.22
1692觀看次
字級

名句誕生

幸我平生尚無愧色,汝等在世,家庭骨肉,當處處留將來相見地也。——《卷七‧如是我聞一》

讀懂名句

幸好我生平對於任何人都沒有愧疚,你們活著的時候,對家裡的至親骨肉,要時時處處想著給將來的相見留個退路啊。

名句故事

本篇名句是紀昀的母親在臨死之前所說的。當時是乾隆十五年四月,紀昀二十七歲,才有功名不久,而紀昀的父親則一手將家道漸衰的紀府重新振作起來,因此他的母親張氏,被累贈至一品夫人。

或許是因為經歷過紀氏家族的興衰,讓張氏有著寬厚的智慧,因此期待子孫能處處為人設想。而紀昀的父親更是說,如果人常想到死亡環伺,一定會對所有爭強好勝的行徑感到索然無味;倘若人可以考慮到自己隨時將死,一定會對自己的行為知所戒懼;可惜,人能夠去探索天地四方的一切,卻常常與眼前的事物失之交臂呀!

「將來相見地」,即死後相見之處,民間有死後人都會在「泰山廟」重聚之說。既然每個人到最後都要面對死亡,死後大家都還會再見面,所以本句名言就是奉勸大家為人處事要寬厚,留給他人的好,也等於就是留給自己的好。

新說名句

在敦厚家風的影響下,紀昀深諳「處處有餘」的做人道理。他提及獻縣縣令要向地府預支下一輩子的祿運,這就是做得太過了。紀昀主張,過分奢侈或過分節儉都會招致不幸,例如有權勢的人太過奢侈就會貪婪,富有的人過於節儉就會流於刻薄,因此「凡事留其有餘,則召福之道也」(〈如是我聞四〉),亦即凡事多為他人著想,才是累積福分的方法。

換句話說,不論處於什麼境地,只要太過,就有可能反彈回來,反而為自己帶來麻煩。例如紀昀很氣自己被辭職的廚子欺負,後來讀了同僚劉景南寫了一首詩,說道:「留取他年相見地,臨階唯歎兩三聲。」(〈灤陽續錄一〉)意思是大家好聚好散,對著階梯歎口氣就好,毋需惡言相向,留著大家將來見面的餘地。紀昀再三反覆吟誦後,心裡的怒氣也就煙消雲散了。

宋朝法演禪師「法演四戒」的頭兩戒就是:「勢不可使盡,福不可受盡。」凡事給自己留點餘地,豐厚自己的福田;給別人留點餘地,豐厚我們的人脈存摺,以備他日的不時之需。我們需要的就是這種氣度。(商周出版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