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彭日鏡新竹報導】居住在新竹縣山地五峰、尖石兩鄉的原住民,絕大部分信奉外來教,但兩鄉境內卻各有一座供奉福德正神的土地公廟,每月初一、十五日還燒香祭拜,由於山地鄉極少出現土地公廟,路過的遊客均會投以好奇的眼光。
由於西方宗教進入原住民生活圈較早,五峰、尖石兩鄉境內住戶的信仰,大部分以外來宗教為主,如基督教長老教會、天主教、真耶穌會、安息日會、神召會等。然而在一二二號縣道,五峰鄉大隘村南口段路旁一顆巨石邊,卻有一座供奉福德正神的土地公廟,每月的初一、十五及節慶日,附近的原住民均會前往燒春祭拜,祈求閣家平安,信仰的程度與平地人無異。
居住該處的賽夏族趙姓住戶表示,賽夏族人近百年來和平地的客家人毗鄰而居,多年來的耳濡目染、交流、通婚下,無論是民俗禮儀、婚喪喜慶已十分相近,他們的祖先一再交代後輩子孫,要建一座土地公廟來供奉、祭拜,因此於五年前合資興建屬於原住民的土地公廟。
一二○號縣道尖石鄉嘉樂村為數不少的客家人定居,平時彼此即以客家話交談,就連村內的原住民的客家話也琅琅上口。十四年前,當時的平鎮市信勢村長張燈樑,在該處購地後集資,在尖石國小附近興建一座美輪美奐的福德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