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影史
■中視播出《楚留香》,造成轟動。
■台灣新電影由《在那河畔青草青》與《光陰的故事》展開,文藝愛情片及功夫片式微,個人風格電影興起。學苑電影亦開始,企圖引起知識分子對國片之關懷。
■噱頭集錦片(紅粉兵團、紅粉遊俠、紅粉大對決)、女性復仇片(瘋狂少女營、少女感化院、烈日女娃人、冷眼殺機、失節、憤怒的玫瑰、赤色響尾蛇、黑市夫人),校園學生片(畢業班、台北甜心、哇塞、溜溜夜校生、少男少女十七八、飛越補習班),警匪片(神探梟雄、慧眼識英雄、脂粉奇兵、七步干戈),民間故事(中國開奇譚、十殿閻羅、十八層地獄、孫悟空大戰飛人國),軍教片(動員令、超級勇士、血濺歸鄉路),均是一窩蜂的類型,其粗製濫造顯現出台灣電影商業基礎之薄弱混亂,不久就全盤輸給包裝好的港片,如新藝城、永佳、世紀在台灣勢力坐大,與台產影片太粗劣有相當關係。
■四月,聯合報專欄「電影廣場」引起片商與新聞界之對立,聯合報取消所有電影廣告,電影界聯名黑函散發文工會、新聞局、片商公會,並採各種威脅利誘手段。該專欄不久在壓力下結束。
■七月,首次「午夜場」在中國戲院放映,北市警局聲言取締。
■八月,劇本先審的制度取消,改以影片完成時送檢,並邀社會人士共同會審。
■瓊瑤幾部電影《燃燒吧!火鳥》、《卻上心頭》、《問斜陽》逐漸走下坡,顯示瓊瑤時代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