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創意遇上科學》從企鵝腳得到靈感的仿生發明

徐義權 |2012.04.13
2335觀看次
字級

2012巴黎國際發明展即將在4月27日揭開序幕,該展已有111屆且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發明展,參展創作中大多數已達商品化水準,因參觀人數達百萬人次,須跨兩個周末方能應付川流不息人潮,展期長達12天。今年台灣代表團有幾件已經商品化成功的發明,正好呼應了本刊「當創意遇見科學」的標題,非常值得和讀者諸君分享。

政府近幾年大力鼓勵國人勇於創意興業,而住在高雄的發明人陳建安可謂成功典範之一。陳先生就讀中山大學研究所期間接觸了高溶氧水領域的研究,發現歐美地區的瓶裝高溶氧水很貴,即使溶氧比例及效率還不夠高,開瓶後氧氣逸失速度也太快,但許多愛美人士還是趨之若鶩。陳建安一直想方設法要提高水的溶氧效率,如圖所示,有一天他讀到木柵動物園一篇關於企鵝的報導,提到在南極的冰天雪地非常寒冷,即使擁有毛皮保暖,但企鵝腳底是直接接觸結冰的地面無任何隔絕,血液流經腳底會流失大量體熱,倘若冰冷的血液直接流回心臟,心臟是無法承受的。因此,偉大的造物者讓企鵝的血液在流經腳部之前,動脈血管細密分流,與腳部靜脈血管緊密交叉,讓動脈血液的熱量經由靜脈帶回,提高至36℃的溫度,意即,血液流到腳底之前,就先降溫避免熱量被冰塊吸收,想對的,流回心臟的靜脈血液,可先加熱溫暖,避免傷害心臟,如此能減少企鵝損失珍貴的熱能,是生存於極地的關鍵。

於是他就以仿生學(Bionics)的原理,模仿企鵝腳底與魚類特有的「逆流交換系統」身體結構,既然企鵝可利用此系統減少80%的熱量散失,而魚類則用鰓的逆流交換系統,可讓氧氣交換率從原本的50%提高到90%,其原理是鰓內水流的方向相反,帶著二氧化碳的減氧血一開始就接觸含氧量高的水流,高效率地將體內的二氧化碳排出,並將水中的氧氣帶入血液中。利用逆流交換,血液由後面往前流時,增加40﹪的氧氣交換效率,更能確保流入體內的血液,含有最高量的氧氣。對於魚類而言,逆流交換是生存的關鍵。換言之,「逆流交換系統」是企鵝與魚類攸關生存的重要生物系統,也是生物為了應付特殊環境所演化的特化功能及節能系統。

就這樣,陳先生的創意遇見了企鵝與魚的「逆流交換系統」科學原理,製造出的「高溶氧水」其溶氧量可達到99%以上,最高可達到一般飲用水的40倍以上。「逆流交換」裝置的設計原理,純水由正上方的入水口流入,再進入共有10層以上的逆流交換層,每一層分成四個氧氣室。過程中,水由上往下流,純氧則由下往上流,兩者相互進行40次以上的「逆流交換」,就可製出氧氣飽和的高溶氧水。

文/徐義權(國立聯合大學工業設計學系副教授、巴黎國際發明展台灣代表團團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