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套販賣機已經進駐大學校園,家長閱聽後,表達贊成、反對兩極意見。筆者認為這是正視青年學子「安全性行為」的關鍵時刻,師長及家長都應該面對,不可再以掩耳盜鈴的態度因應,尤其應該教導學子處理心理面的安全做法,不該只側重在生理層面。
台北市衛生局曾發函徵詢,校園設置保險套販賣機的意願,有逾九成大學反對設置。筆者認為,校園設置保險套販賣機絕不是鼓勵學生性行為,而是提醒「安全性行為」的重要,同時有助防治愛滋病。學校是教育單位,有教育學生正確、安全性觀念的責任。
隨著社會風氣的開放,各種資訊傳播快速,年輕人普遍性早熟,國小學生開始有兩性交往的例子並不少見。親師應該未雨綢繆,給予學子「愛」的教育。是否鼓勵性行為,其實與校園裝設保險套販賣機與否並不相關。尤其超商都買得到各類保險套,如果刻意避諱不提,採取眼不見為淨的態度,非但不能給學子任何保障,反而失去教育與宣導的契機。
筆者的兒子大二,有位女友,春假期間與孩子聊天,驚訝於大學生有性經驗的不在少數,除提醒他要尊重女友說「不」的權利外,更應有健康的性心理,不要因為生理上一時衝動,造成無法彌補的錯誤。
我們當然不樂見性氾濫,但灌輸正確的男女交往之道,更是重要課題。男女朋友有緣相聚相知,就應相互尊重,以健康的態度來面對性愛大事,師長有教導責任,父母在「愛」的教育上更該加強。
蓮心(花蓮縣/幼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