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詩人向陽先生說:「替前輩作家整理資料時,在故紙堆中,更深一層體會到前作家的溫暖,心中充滿無限感恩。」
三月三十一日,國立台灣文學館主辦,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承辦的《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第二階段)》於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行新書發表會,除展示第二階段《研究資料彙編》十二冊的亮麗成果,當天並展出該階段十二位作家珍貴照片與手稿。作家鄭清文、柏楊遺孀張香華、朱西甯遺孀劉慕沙、女兒朱天文等人出席。
柏楊夫人張香華表示,早年柏楊被視為異議份子,總感受到別人對他的「距離感」。這次看到台文館編選的作家資料彙編,收入許多當年的異議分子,「就連文建會主委,當年也是一位異議分子!」張香華欣慰,台灣終於走到這一步。
負責編選周夢蝶研究資料的曾進豐,和詩人周夢蝶「同居」二十多年;他說周夢蝶信奉「一次就是永遠」,總是上同一家餐館點一樣的菜,上同一間理髮店找同一位理髮師……而周夢蝶的無欲無求最讓他感動:「我和他住在一起二十多年,我不知道他要什麼,只知道他什麼都不要。」
二○○四年開始,國立台灣文學館委託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展開《台灣現當代作家評論資料目錄》編纂計畫,建立三百一十位台灣現當代重要作家的評論資料條目,有系統地發掘台灣文學研究的能量。
去年第一階段將《評論資料目錄》數位化成為線上資料庫,擴充更新至將近十萬筆資料數外,更進一步邀請專家學者編纂十五位作家的研究資料,每冊內容包括照片、手稿、小傳、年表、研究綜述、全文選刊重要評論文章及評論資料目錄。基於如此厚實的基礎,今年進一步編纂張我軍、潘人木、周夢蝶、柏楊、陳千武、姚一葦、林亨泰、聶華苓、朱西甯、楊喚、鄭清文、李喬共十二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