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璟綜合外電報導】神社是日本禮拜與祭祀神道教神靈的社屋,自西元七世紀起,神社實施每隔數十年重建一次的「造替」制度。日本最古老的神社之一伊勢神宮,日前在皇大神宮舉行「式年遷宮祭」的系列儀式,有大批信眾在場觀禮。
伊勢神宮是位於伊勢宇治五十鈴川上的皇大神宮(內宮)、伊勢山田原的豐受大神宮(外宮)、別宮、攝社、末社等逾百家神社的總稱,是三重縣伊勢市的觀光勝地,每年吸引數百萬人前往參拜。
神宮的神殿離地很高,通稱「神明式」,被認為是神殿中最早的一種建築風格。內宮奉祀日本皇室的祖神、象徵太陽的女神天照大神,是日本人的總氏神。
「式年遷宮祭」始於西元六九○年,留傳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伊勢神宮每二十年舉辦一次,遷移神像,並將正殿和神宮院內的所有建築、殿內的裝飾、神寶等按照古式重修一新。
伊勢神宮為迎接明年第六十二次遷宮,自二○○五年起,以八年時間舉行三十多次祭祀儀式。按慣例,至明年十月,神宮的神職人員還要舉行傳承一千三百多年的「遷御」儀式,將供奉的各路神仙從正殿請出,搬到新正殿,是新正殿落成前的又一場盛典。
式年遷宮祭的儀式之一上棟祭(類似中國的上梁儀式),是祝禱新建正殿的棟梁穩固的儀典,當天,在正殿西側的新正殿施工現場,由伊勢神宮大宮司鷹司尚武帶領近百名神職人員,在測量完新正殿和稱為「瑞垣」的圍牆間距後,身穿白色服飾的神職人員分成兩組,用兩手抓住從屋頂垂下的兩根白布做成的繩索,象徵棟梁的木材高高升起。
之後,身穿藏青色服飾的木匠一邊高聲呼喊「千歲棟」、「萬歲棟」、「曳曳億棟」,另一邊在屋頂上等候的木匠則高聲應和著「哦」,並用木錘敲打棟梁木。最後,從屋頂上朝向西北方散撒年糕,再向建築物的守護神「屋船大神」上供稱為「神饌」的山珍海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