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佛教起源於印度,但是當今佛教於印度卻式微。為振興印度佛教,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一九九一年先後在印度各地成立多個佛光會分會,結合當地佛教人士,在北部加爾各答(Calcutta)、菩提迦耶(Bodhagaya),以及首都新德里設立佛學院、禪修中心與文教中心,培育印度佛教子弟作為弘法的種子,用心良苦。而佛光山印度德里文教中心更於二○○八年九月成立,開設「沙彌學園」、「印度佛學院預科班」,向當地青年傳播佛法,且在印度進行義診等慈善事業,解除眾生悲苦。
圖/佛光山德里文教中心提供
【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三月中旬赴印度協助「二○一二佛光山印度北方邦義診」的奇美醫院印度醫療服務團,一行人已於二十日任務圓滿返台。這次國際義診在佛光山德里文教中心主任慧顯法師安排下,台灣奇美醫院院長邱仲慶率領醫療團隊,深入印度北方省(UttarPradesh)曼普里(Mainpuri)等偏鄉提供醫療服務,五天行程共服務兩千六百多名病患,在醫療資源奇缺的當地引起轟動。
由佛光山印度德里文教中心成立的「佛光山印度德里國際慈善義診隊」,至今已舉辦十餘場的義診,成員跋山涉水、橫跨千餘里,方得進入印度偏遠山區村落,為居民提供義診服務外,也發送物品與款項予當地老人院、學校與寺院;去年度義診隊曾結合奇美醫學中心醫療服務社,前往印度北方邦提供醫療服務,造福千餘名在地民眾。
5沙彌翻譯 印度佛青當義工
秉持「醫療不中斷」,以及對印度在地醫療情況已有一定程度的熟悉,今年奇美醫院再度與佛光山印度德里文教中心合作,十三日起一連五天,由身為天主教徒的院長邱仲慶帶領六名醫師、四名護士,以及三名藥劑師,慧顯法師、妙如法師則動員當地佛光人擔任義工,由沙彌學園的五名沙彌擔任翻譯,而印度佛教青年會也有十五名義工共襄盛舉。
這次義診團五天的義診服務地區以印度北方邦為主,包括Mainpuri、Baraipur、Rupapur、Jaitia-bag、Kachhpura等地,當地許多民眾甚至「一輩子都沒看過醫師」。邱仲慶表示,義診團一天頂多提供五百人次的看診能量,但每次總湧進近千人,「醫療匱乏,但人民亟需治療的現象,帶給眾人很大的震撼!」
分析義診民眾的病況,初次抵印的邱仲慶指出,就診的民眾以眼疾,尤其是乾眼症居多,也有許多人是胃腸和呼吸道疾病,甚至是以前在教科書上才見過的病徵,如今都真實呈現眼前,而這些案例情況較複雜,可能必需到大醫院就診。
偏鄉急需診所 提升醫療品質
慧顯法師表示,此行義診服務區皆地處偏遠,當地居民經濟貧困,但仍用心準備簡單的食物,這是他們對義診醫護人員的最高敬意。有的村民感恩說道:「你們就像佛陀降世般救度眾生,不分男女老幼醫治病苦,希望每年能例行到此義診,提升當地醫療品質。」而印度佛教青年主席蘇雷士則建議,希望集眾之力促成當地開設診所,以方便民眾看診。
慧顯法師表示,此行與其說是義診團隊幫助了村民,不如說是眾人向村民學習到了很多可貴的品質,「走訪鄉間農家的過程中,他們的樂觀、熱情、好客讓大家感觸很深,因為那是最真切的感情。」
「義診讓原本無法就診的村民獲得重生的機會,就算只是暫時緩解病人的痛苦也好。」慧顯法師表示,「佛光山印度德里國際慈善義診隊」日後將持續進行義診,集眾人之力去幫助困頓的人,「義診是一個開端,也是一份力量;感謝所有的醫師與義工,世間善意長在,希望便永不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