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楊祖愛,1975年由台灣赴美求學,先後就讀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和麻省理工學院 (MIT)。雙修電腦及心理輔導,曾任職普渡大學電腦系。於1987年受聘位於休士頓,美國太空總署詹森太空中心,任太空工程師,1999年升任太空中心安全總科技工程師。2004年受聘主持聯合國太空科技應用計畫,暨聯合國太空科技首席專家,於2008年聘任期滿,依約返回太空總署,任職國際太空站機器人CCM 計畫經理至今。
太空人在太空站上如何生活?相信大家都很好奇,為讓大家認識太空人,圖片裡國際太空站的六位太空人,就在之前過年時特別由總指揮官美國太空人Dan Burbank代表,透過高清晰度太空視頻網道向地球上的我們拜年。
「我們這六位不同國籍的太空人,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合作建成的國際太空站上祝福大家平安快樂,世界和平。我們在太空站上,雖然工作很忙,但是能從太空看到美麗的地球,實在是難忘的感受。看到夜空裡的北極光,被大西洋兩岸城市的燈光環繞著,閃爍發光,那種寧靜的震憾是無法形容的。
我們現在雖然身處太空,但是心中並不覺得遠離你們,因為現在在地面上的太空飛航管制中心裡,有幾百位頂極優秀的工程師及科學家,正在日夜不停的輪班遙控,看顧太空站上的運行,我們的家人及朋友也給予全力支持,想到這兒,暖在心裡,往窗外地球上望去,一片祥和寧靜,像一張美麗的賀年卡。」
六位太空人,在國際太空站上執行任務,雖然聽不到地球上鄰家小孩慶賀新春燃放的鞭炮聲,卻能看到地球上美麗的大山大水,思念著和家人一同過年的歡樂。
荷蘭籍太空人Andre Kuipers用他的家鄉話荷蘭語,向世人賀新年,另二位俄國籍的太空人Anton Shkaplerov和Oleg Kononenko也用家鄉話祝福我們快樂健康。這次向我們拜年的六位太空人是分兩梯次來到國際太空站的,他們帶著地球上家人和朋友的祝福,搭乘俄國聯盟號(Soyuz)太空船,飛行了二天後,抵達正在太空上不停運轉的國際太空站,成功對接停泊,進入太空站,輪流每梯次六個月的忙碌工作。
你想知道太空船的故事嗎?
國際太空站,是一座大型的太空船兼實驗室,它在離地球386公里上空,以每小時28000公里的速度環繞著地球運行,也就是說,每91分鐘繞行地球一圈,它的艙體長度為72.8公尺,寬度為108.5公尺,高度為20公尺。
俗語說: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這麼大一架國際太空站是怎麼造成的呢?有些什麼結構?什麼功用?太空人在上面忙碌地做些什麼事?對人類有何意義?太空人和補給用品是怎麼載上去的?我將在往後的「遇見科學」版陸續向各位介紹。我也會向各位介紹運輸的太空船的演變歷史、人類在太空站上怎麼生活,比如吃什麼?穿什麼?怎麼上廁所?怎麼適應每91分鐘更換一次的晝夜睡眠?怎麼保持身體健康不受無重力環境的傷害?我還會陸續介紹太空漫步、太空機器人、在太空上作實驗的植物和動物,如:太空狗、猩猩和蜘蛛的故事。
當然我也會向各位介紹太空人的選拔標準和過程,對太空科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及早作準備,將來當上太空人,或是太空工作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對人類向太空發展及探密,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