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裴與阿翰結婚兩年,育有一子一歲,並與婆婆住在一起。因阿翰是家中獨子,加上公公很早便去世,因此阿翰與婆婆的感情非常緊密,像是出去遊玩時,婆婆便會以節省經費為由要求與兒子媳婦同住一間。而孩子出生後,婆婆雖不干涉裴裴外出,但卻希望兒子與孫子留在家中與其相伴。當裴裴提出假日可全家一同外出遊玩的想法時,婆婆總以小孩太小的理由拒絕,但裴裴卻發現當其與朋友外出聚餐時,婆婆便會與阿翰帶孩子外出購物,這讓裴裴覺得自己被排拒在外,心裡頗不是滋味,她要如何處理現在這種情況呢?
葉紹國教授詳解:
這是許多傳統家庭難解的習題,講起來,一般人不甚理解;碰上的人,有口難言,如果應對不慎,可能會招致家庭失和、離散,還得擔負「不孝」之名。現在就要考驗裴裴的能耐與智慧了,如果處理得宜,裴裴是功德無量而且幸福可期。
對婆婆心存感恩
首先,裴裴要用一顆平和的心看待婆婆。通常她是位守節自律的善女子,喪夫後一輩子守著兒子,養他成人,她的愛是那麼深沉、專注,因此,即便兒子已經長大,結婚生子,她卻沒有自覺,仍然習慣性的守著,把自己拘禁著;想不到自己有什麼機會,甚至不給自己機會。如今妳之所愛以及妳所享有的愛,是她一生耕耘的結果,因此妳的婆婆是一位值得妳感恩與尊敬的人。只是目前,她似乎有些問題了,也許是屬於生命歷程的轉換或瓶頸吧!總之,她需要妳們的幫助。
要幫忙處理婆婆的問題,通常丈夫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此,我想問阿翰:「你的『牽手』是誰?」「在多半的時候,你牽的是誰的手啊?」實際上,阿翰從小和媽媽手牽在一起,對他來說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如今妳跟他抗議,他如何能理解?怎麼會覺察出問題? 所以裴裴的處境很不容易,想想看要如何讓他有所覺悟呢?
擴大婆婆生活圈
如果理念上說不清,那就用行為調整法吧!問題不是一天造成的,解決問題也須相當的時間。首先,裴裴要把心放寬,態度要堅定而溫和;言語要明確而柔軟,要有耐心,因為妳是在做一件利己利人的善事。
裴裴要以孝道為心,告知阿翰:媽媽一輩子為他犧牲奉獻,失去了很多生活樂趣與機會,現在應趁其健康時給她補償。剛開始,妳們可以帶她或鼓勵她參加外面活動,比如表演、訪友、參加郊遊健走、進修活動、擔任志工等。
這樣的婆婆通常保守矜持,她可能說不想去、要省錢等,所以,在初期有利於引導的,最可能是參加與兒孫有關的活動。如看小朋友的表演。有的表演,妳可以買票,說是「朋友送的」,請她與鄰居、朋友一同去。運用類似的辦法,引導她擴大生活圈,豐富生活內容、走進社會,甚而含蓄的鼓勵她與異性交往。
當她覺察到人際關係的溫暖,外面的世界多采多姿時,她就會慢慢把揪緊的心放鬆,而能享受樂趣,就比較不會緊捉住兒孫。也許,有一天當她開放自己時,她還會覺得兒孫會拖累她,想把他們丟還給妳,到時候問題自然迎刃而解,所以苦婆婆的心理,你先體諒著不要計較,不要因小失大而失去盼望。
心胸多寬福多大
另一方面,在處理婆婆侵入夫妻關係的事上要分輕重緩急,對於核心關鍵的價值,要能堅守自己的立場;對於外圍的,應該寬心、隨緣,等待最後的蛻變。
家人一起出遊是令人稱羨的,但夫妻應有獨處時間;如有第三者在旁,是對夫妻關係的剝削,明顯違反夫妻倫理,如果阿翰沒自覺,裴裴不該讓步,應持續溫和而堅定的告訴他:「這不恰當!」如果以經濟為理由,那就存夠錢再旅行;何況孩子還小,一日遊也很好。此外,建議盡量參加團體旅行,就不容易發生為難的事,且在團體氛圍下較易引發當事人的自覺。
婚姻是人生重要的部分,但不是唯一的;能往下比、往正面看,自然天寬地闊。俗言:「心胸多寬,福多大!」想想看,至少她不干預妳的行動自由,而且替妳守著夫、子,帶他們外出購物,妳可以得到更多自由時間做自己的事,外出或與朋友聚餐也可以更安心、更盡興,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何必在乎她把妳排除在外?想一想她今生情愛上的失落與忍苦,妳讓她一點又何妨呢!
女人一○四免費法律諮詢暨心情協談專線:(○二)三三九三三五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