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面對著蒼茫的暮色,心裡湧現的,又是哪一種情懷呢?
古時候的知識分子,學而優則仕,懸梁苦讀,十年寒窗,為的是金榜題名。冀望從此有志已伸,可以施展抱負,為國為民。然而,仕途也未必是一帆風順的,在困頓的時刻,讀書人常選擇隱居,有些是等待時機、東山再起,有些則另有圖謀,謂之「終南捷徑」。總之,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大抵是這樣的態度。
我讀唐初詩人王績的〈野望〉,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五言律詩: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惟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在秋天的傍晚時分,遙遙望向山野,內心總覺得空蕩蕩的。一眼望去,全都是一片秋意已濃的山野景色。這時,放牧的人正忙著驅趕著牛群回家,獵人們也騎著馬滿載著獵物歸來。他們相互望去並不相識,但是彼此各得其樂,不禁讓人懷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隱士。
這首詩寫的是秋天黃昏時山野的景致,言淺意深,非常清新,充滿了高士的懷抱,畢竟是有所為,也有所不為的。高潔若是,不願同流合汙,的確讓人景仰。
面對蒼茫的暮色,一日將盡,心中也或許不無惆悵。
然而,人生的黃昏呢?
生命的長卷即將終結,回顧往日,青春遠揚,盛年不再,所有的功業也都只是夢幻泡影。
悲也罷,喜也罷,就像流水的逝去,何嘗留住些什麼呢?
或許,人間行路,所曾有過點點滴滴的善意和溫暖,停駐在心頭,那才是值得記憶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