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美國國家醫學會院士、中研院院士蔡立慧,昨天應邀至生物醫學學術聯合年會,在台北國防醫學院發表「阿茲海默症治癒有望?」演說,指出阿茲海默症(俗稱老年失智症)藥物研發,創傷症候群患者也受惠。
蔡立慧分享研究團隊十二年來的研究,發現阿茲海默症的新致病路徑,即腦細胞蛋白質分裂,造成Cdk5蛋白質的過度活化。以老鼠實驗發現,給予HDAC2抑制劑,能讓失智老鼠恢復記憶。證實阿茲海默症並未讓患者記憶永久消失,在開通連結大腦記憶的神經通道後,仍有機會逆轉失智、找回記憶。
另外,因創傷、慢性壓力症候群或嚴重憂鬱症造成的失智,動物實驗也顯示,HDAC2抑制劑也有很好的效果。
近兩年來,蔡立慧陸續發表有關創傷症候群的動物實驗結果。在密閉空間裡遭電擊的老鼠,因害怕而僵直不動,直到多次未被電擊,老鼠產生新記憶,逐漸忘記創傷經驗。
何時可見新藥?蔡立慧預估,一至二年可完成阿茲海默症藥物前期臨床實驗,盼五年後可至人體實驗,近年大型藥廠也感興趣,也許藥廠加入,可加速藥物研發。
不過她強調阿茲海默症為慢性病,需長期用藥,且患者多老年人,幾乎都有多重疾病,恐需更多心力、時間,才能開發最安全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