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上萬個故事義工穿梭在校園班級,為低年級學童說故事;可是,隨著年歲的增長,這群浸淫在故事中的學童們,竟逐漸遠離書本,不再愛看書了; 這中間到底出了甚麼問題,讓投入如此多的人力的「閱讀」竟然「功敗垂成」!(根據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所做的調查,我國青少年的閱讀素養從二○○六年的十六名下降到二○○九年的第二十三名。)
最初的閱讀活動
聽故事,引導無數個孩子走進文圖並茂的繪本世界,遨遊神奇的故事王國,體會書本所蘊藏的神奇力量;對於文字閱讀力不足的孩子們,繪本的確幫助他們跨越閱讀上的困難。而文字量較少的繪本,也讓大部分的成人較易上手;對於有心招攬更多義工進班服務的學校,更釋出:「一人讀熟一本繪本,大家輪流進班導讀」的策略,讓沒有閱讀習慣的家長們,一學期只要準備一本繪本,好好的掌握說故事的節奏與脈絡,從第一班說到最後一班,就可以了。
只是,人是有情感、也是會成長的的動物,輪流跑班說故事,既無法經營雙方的互動關係,更無法根據觀察,長期規畫閱讀的進度;雙方總是維持在淺薄的「說個故事」的活動中,孩子更難以因此而獲得較有深度導讀。
高年級的閱讀活動
隨著孩子心智年齡愈來愈高時,大部分的繪本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單純的「說個故事」活動,更難以吸引他們的目光;而身旁的成人,卻又沒有人能夠適時的為他們提供適合他們閱讀的素材,讓他們順利的從圖文書籍跨越至純文字書。因此,閱讀就開始逐漸遠離學童,取而代之的,是具有聲光效果的3C產品。雖然,面對現今孩子閱讀力的低落問題,各種閱讀策略紛紛出籠,但在無所不在的電子遊戲下,要讓孩子回到安靜、單純的閱讀,實在不易!
就以貓頭鷹協會為例,首先用盡心思尋找貼近大孩子世界的書籍,從文字量少、趣味性高的內容開始,重新點燃孩子對閱讀的興趣;以專業的朗讀和選讀技巧,讓孩子「只要打開耳朵」就好,以完全沒有壓力的方式,誘導這群大孩子打開心胸,和貓頭鷹的義工們把「閱讀」重新銜接起來;當學生全然接受貓頭鷹義工,並開始期待每周貓頭鷹志工的閱讀課時,文字量大的書,就可以帶進來了,此時,孩子的閱讀力正在貓頭鷹義工的計畫中,一步步地堆疊出來!
當孩子真正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也開始願意主動打開書閱讀後,便能在文學中,了解生活的面貌、預見可能的困境與挑戰、體會生命中的各種課題,然後逐步成長茁壯,走出自己未來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