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食品工業不告訴你的秘密

王乾任 |2012.03.11
1711觀看次
字級

我的餐盤,我的健康,我的星球
作者:Pierre Weill
譯者:馬向民
出版:天培

批判食品工業化的書,這幾年在台灣也出了不少;我自己幾乎每出必買,不知覺間也堆了一整書櫃。

要說Pierre這本《我的餐盤,我的健康,我的星球。》有何特殊之處。我想,在於他從人體內必須的歐米茄三與歐米茄六值的嚴重失衡切入,談食品工業化生產後的人造食品,造成人體內的歐米茄三與歐米茄六失衡的成因、影響(如癌症增加),帶出現代人為什麼應該吃得健康,提醒人們關心自己的日常飲食,莫讓漂亮的食品廣告行銷矇騙,也不要為了貪圖一時之便選用對人體不好的加工食品。

從我個人來說,本書最大的收穫是,讓我看見食品工業隱匿不告訴消費者的許多謊言。舉個本書最令我感到震驚的例子(我以前也被錯誤資訊誤導),植物油並不總是比動物油來得健康,如果加工食品使用的是棕櫚油的話(偏偏幾乎所有加工食品,若沒有特別標明的話,植物油都是使用棕櫚油,因為價格最便宜,例如比橄欖油便宜八分之一)。

雖然幾乎所有的植物油都比動物油健康,但是棕櫚油卻是例外,棕櫚油的膽固醇含量,遠比動物油還要高,但我們卻被食品工業所宣傳的(植物油比動物油健康)洗腦,只要看到食品成分是植物油,就相信它是低膽固醇,就放心大膽的吃,結果反而吃了過多的膽固醇。

這有點像這幾年食品工業宣稱阿巴斯甜(代糖),零熱量、低卡路里的東西吃了不會肥,但是,食品工業卻沒有告訴消費者,代糖吃多對身體不好(糖尿病患者吃代糖是不得已),零熱量、低卡洛里的東西會讓我們吃更多的鈉或化學添加劑到身體裡。事實上,吃東西不該只從卡洛里的多少來衡量,更要衡量所吃之食物的其他微量元素的攝取,光是吃低卡洛里的食物,但卻沒有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對人體還是不健康。

《我的餐盤,我的健康,我的星球》提出的解決之道或許是老生常談,不過,本書剖析如何中了食品工業之毒的切入手法,卻是明快易懂,且讓人震撼。

其實,改變飲食之道並不難,關鍵在於願意慢下來,認真面對每日三餐,用心挑選好的食材,烹煮對人體健康有好處又兼顧美味的食物,不要為了方便而選用速食或便利超商販售的微波食品。只要願意多花點時間在食物的選擇、烹調與食用上,不但能吃得美味,而且還能贏得健康,以及因為快速用餐而遺失許久的人際關係。

不要再亂吃垃圾食物與加工食品了,那只會重創你我與地球的健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