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冬午後,難得豔陽高照,捷運上盡是悠閒,四位中年婦人吱吱喳喳以日語交談,一臉興奮。靠窗有位台灣少女,提著紛紅色手提袋。「你們是日本遊客嗎?」她用生硬的英文搭訕,四位日本婦人點頭,就這樣「菜英文」成了日本人和台灣人溝通的工具。
台灣少女打開提袋,鑽出一隻白色小狐狸犬,模樣可愛,四位日本人不約而同張大眼睛,「卡娃伊!」讚個不停。接著「幾歲?」、「多重?」狗經談不停,其中一位身材高大的婦人從牛仔褲裡拿出手機,秀出愛犬照片,又是一陣讚歎。
台灣少女似有不諳日語的遺憾,拿起手機打給八十多歲阿公。老人家是退休老師,受日本教育,想必日語朗朗上口,手機打通,少女拿給一位日本遊客,對方有點驚訝,接著「阿里阿多」、「嗨!嗨!」講不停,想必是老人家禮貌的問候與邀請。
車到北投,少女提著愛犬說:「莎喲娜拉」急著下車。話題由對座一位老伯伯接續。老人家八十多歲了,空軍退役,他問:「小狗裝在手提袋,大小便怎麼辦?」日本婦人聽不懂濃濃的鄉音,搖搖頭,博愛座上一對夫婦解圍說,寵物固定時間餵食,固定時間排洩,不難處理。
老人拿出一疊返鄉探親的照片,解說這是他的孫兒,這是兒媳,一臉滿足,也讓人欽羨。接著老人由背包拿出許多小道具,變起魔術,逗得日本遊客大讚驚奇。就這樣又叫又笑又拍手,不知不覺車過關渡,目光轉往窗外,有人為日本遊客解說淡水河、觀音山,又是一陣讚歎,淡水站到了,大家互道「Bye Bye!」
日本婦人走出車站,正在看地圖標示,有人熱心告訴她們,這條路到市區,這條路到老街,這條路沿河……日本人頻頻點頭致謝,繼續走上旅程。
(本專欄歡迎讀者投稿,來稿請註明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戶籍地址、通訊地址、郵局或銀行帳號、聯絡電話,mail至mtnart12@merit-times.com.tw,讓我們一起點亮社會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