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明星」 不如重視技職教育

林彥呈 |2012.03.13
884觀看次
字級

近日教育部長提出高中職免試入學漸進施行的時程表,及大學入學繁星計畫放榜,不少人對教育制度提出高見,我是學生,無意亦無力反駁,但有消滅「明星學校」後,台灣教育究竟走向那裡的疑問。

無可諱言,所謂的「明星學校」是因家長、社會唯有讀書高心態下的產物,然而這是否代表應該高舉社會公義大纛,消滅明星學校,製造教育平等的假象?

齊頭式平等不是真平等,雞兔同籠對教育而言未必是好事,學習能力的落差,可能讓後段學生吃不消,反而辜負免試減壓的美意,而高競爭力的讀書環境,未必會影響學生其他方面的興趣發展,因此,該改變的是大家對教育的態度,而不是本末倒置的打壓明星學校,否則被視為病態的「明星」,只會繼續以另一種形式出現。

精英教育的存在舉世皆然,因為學術、產業及政府都需要這些人,對國家整體發展確實有必要,理想與現實間總如鴻溝般的差距,難道消滅學術型態的明星學校後,就自然會產生像王建民、曾雅妮、吳寶春等非學術型領域的台灣之光?

我雖然贊成破除唯有讀書高的迷思,但此應建立在「適性揚才」的基礎上,不適合讀書的學生,可往技職體系發展,體會多元教育的價值,看看許多台灣學子在世界級的科展、競賽創造佳績,台灣教育應該加強並且重視技職體系教育,輔導各校發展特色,多培養擁有廚藝、設計、體育或是藝術天賦的「明星」,而非一味否定與消滅學術取向的頂尖學校。

林彥呈(高雄市/高職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