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凱平(安睿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前幾天,IMF(國際貨幣基金)總裁與歐洲各國財長在布魯塞爾經過了馬拉松式的會議討論後,終於敲定了金額達一千三百億歐元、對希臘的第二輪紓困案,也算是暫時解決了希臘發行公債即將面臨的違約危機。相信無論是歐洲各國,以至於國際間的投資人,目前都鬆了一口氣。只是未來歐元區無論在主權債務解決或是經濟發展的議題上,都還有一些變數,難以精準預測可能的變化方向。
許多朋友可能都曉得,歐元區各國基本上採行的是一致的貨幣機制,而各國的財政則是獨立的。一致的貨幣機制所指的,除了共同的貨幣歐元外(所以國與國之間沒有匯率的問題),也採用一致的利率。而獨立的財政,則是各國仍然各自管理國家的財政政策和收支預算。
在上述的機制之下,不同國家在經濟上其實都嘗過相對的甜頭。原本經濟力較強的,像是德國,在相同的貨幣和匯率之下,他們所生產的物品或提供的服務就相對顯得更有價值,在出口上大占便宜。而原本經濟力較弱的,例如希臘,無論是政府或是民間都享受到一致利率之下的低利息(以他們自身原本的條件,是無法享受那麼低的利率條件的),因此舉債成本大減,消費增加、政府支出增加,房地產市場也隨之熱絡。在這樣的情形下,歐元區一度呈現欣欣向榮的態勢。
然而好景不常,很快的,像希臘這樣的國家就面臨了舉債過度的問題。前面提到,各國財政依然自主,收支預算自行管理,雖然歐元區各國約定國家總債務不應超過GDP的百分之六十,但希臘目前的債務卻已高達約GDP的百分之一百六十,明顯負債太多,當然也就面臨了債務違約的問題。而許多其他經濟體質較佳的國家,也因為持有過多像是希臘這樣的國家發行的債券,面臨著不同的問題。
從個人理財的角度來看,希臘的經驗有值得借鏡之處。首先,收支預算的管理是個人財務極為重要的根本。無論收入高低,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花費,使得支出甚至是債務的比例過高,絕對是不健康的財務結構,更不用談其他方面的理財規畫了。
其次,由歐元區的經驗可看到,外界環境持續變化,許多發展可能是始料未及的。所以,理財計畫不可能只是一次性的,必須持續了解客觀環境的變化並做出適當的調整和因應。就這個層面來看,不妨多借助專業顧問的力量,協助我們妥善規畫和管理個人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