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新故鄉文教基金會
「糧食問題」是本世紀人類要面對的課題。隨著氣候的遷變,四季漸漸失去界限,大自然的浩劫,植物首當其衝,人類賴以為生的糧食,馬上減產失耕。
植物的種子,近幾十年被商家甚至是跨國企業集團把持,藉由申請專利權,壟斷種子的買賣,甚至農民不得自行育種,否則將面臨跨國企業的法律訴訟問題。
跨國企業為確保商業利益,所販售的種子為F1世代,即農民無法自行繁衍下一代的種子。除此,雖還有國家型實驗室研發的種子,但它們難以適應在地型氣候,實驗出來的種子存活率也堪憂。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自二○○五年開始,以不噴農藥、不灑化肥的自然農法,種下台農71號(即益全香米)稻種,收成後取名「鳥忘食」生態米,成了特有的稻米品牌。
去年採收時,基金會取下較強壯的榖粒做為「自用留種」育苗,今年選在驚蟄節氣前,由社區居民種下台農71號種稻,另外增加種植台南14號,以兩個品種進行種植。大家捲起褲管,將秧苗插進田中,儘管田水「冷支支」,但眾人的心情卻是溫暖滿足。
紙教堂董事長廖嘉展指出,要找出能適應在地環境的稻種,必須減少人為干擾,讓稻子與野性很強的草競爭,能夠存活下來的稻種,桃米社區農民將廣泛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