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品藻】 袁枚愛財有道

簡文志 |2012.03.11
1587觀看次
字級

袁枚(1716-1797),字子才,號簡齋、存齋、倉山居士,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授翰林院庶起士,乾隆十三年辭官,定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市),築室小倉山隋氏廢園,改名隨園,世稱「隨園先生」。存詩四千餘,與趙翼、蔣士銓並稱「乾隆三大家」。詩風大抵能應和性靈,別趣於傳統之外,不擬不仿,以真情率性、自然純新為標榜。

袁枚繼明公安、竟陵振起,口繞心吟「性靈說」於有清一朝,《隨園詩話》、《隨園詩話補遺》及《續詩品》為其論詩之作,另有《小倉山房文集》、《小倉山房外集》、《小倉山房尺牘》、《袁太史稿》、《子不語》(《新齊諧》)、《隨園食單》等等。

見袁枚〈詠錢〉詩對資本社會貨幣的詼諧閒語與真識洞察:「人生薪水尋常事,動輒煩君我亦愁。解用何嘗非俊物,不談未必定清流。空勞女千回數,屢見銅山一夕休。擬把婆心向天奏,九州添設富民侯。」

首聯言人生的柴薪用水等尋常小事,動輒都要花錢,我經常為此發愁,「君」指金錢;袁枚正視金錢之要,在頷聯提出金錢應用得宜亦是好事,張口不談金錢並非就是君子,俗稱孔方兄的金錢,讓人好生愛恨。

西晉有位雅士王衍(256-311),字夷甫,好清談,每當論理不當,隨口信改,時人稱「口中雌黃」;妻郭氏貪甚,王衍厭之,稱錢為「阿堵物」。「阿堵」是六朝與唐朝慣用語,即是今日口語的「這個」,見《世說新語.規箴》:「夷甫晨起,見錢閡行(繞行),呼婢曰『舉卻阿堵物』。」早起見錢而覺俗氣,繞路而行,請婢女挪除。王衍自視甚過,袁枚定當不屑。

頸聯嘆美女指掐金錢,撥算無益,常常看見銅山鑄幣一夕烏有。女本指美女,此涉東漢靈帝永樂太后,善斂錢財,見《後漢書.五行志一》:「河間女工數錢,以錢為室金為堂。」「銅山」典故,出自漢文帝劉恆,懷愛男寵鄧通、趙同、北宮伯子,尤愛鄧通,賞賜金錢巨萬,將蜀地銅山賜通鑄錢,漢景帝時,鄧通萬財抄沒國庫,一夕烏有;尾聯盼以仁愛之心向老天祈求,於中國各地添駐富民愛民的官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