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天文 -- 2012最有看頭的拉杰德彗星

文/林琦峰(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解說員 |2012.03.09
833觀看次
字級

文/林琦峰(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解說員)

彗星(Comet),俗稱掃帚星,中國古代又稱為長星、孛星、妖星等。英語「Comet」則是沿用自希臘文,原意是有尾巴或毛髮的星星。從中、外古代人對彗星的稱呼,不難看出彗星給人鬆散與怪異的印象。對古人來說彗星的出現,也代表災難將至。但是從17世紀哈雷(E. Halley)成功預測了哈雷彗星的回歸後,人們對彗星軌道計算與預報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並且瘋狂投入尋找彗星的工作。就連著名梅西爾星表,制定的主要用意之一,也是為了區分天體與彗星,方便用於尋找新的彗星。其貌不揚的彗星,是太陽系形成時所留下的產物,主要成分包含水、灰塵、乾冰、阿摩尼亞及甲烷等。天文學家惠普(Fred Whipple)更稱彗星的核心就像是顆「髒雪球」。每當彗星靠太陽夠近時,表面的增溫,將讓彗星開始揮發與崩解,此時開始產生彗髮與彗尾。另外,彗尾又可分成塵埃尾及離子尾,彗尾常在背太陽的方向延展。

2012年最夯的彗星,就屬拉杰德彗星(C/2009 P1Garradd),堪稱是最有看頭的一顆。拉杰德彗星於2009年8月13日由澳洲賽丁泉天文台(Siding Spring Observatory)的G. J. Garradd所發現。另外,透過彗星編號「C」,可以知道這顆彗星是顆非周期彗星,而2009 P1表示是2009年8月發現的第一顆彗星。彗星軌道周期性質如下,標示A/表示是被誤認的小行星;P/表示周期彗星,周期小於200年為短周期,大於200為長周期;C/非周期彗星,軌道為拋物線或雙曲線;X/表示無法算出有意義的軌道;D/表示已經消失的周期彗星。由美國JPL計算此拉杰德彗星離心率約為1.001,表示其為雙曲線軌道的非周期彗星,也就是說這可能是拉杰德彗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進入太陽系。

拉杰德彗星自從去年平安夜經過近日點後,亮度於今年2月11日~2月24日期間達到最大亮度6等左右,預計至4月底前都是適合觀測時間。雖然其亮度6等,看似達到肉眼可見的極限,但是由於彗星的亮度是以「面光源」計算,一來不像恆星是「點光源」那麼亮,二來又不像行星具有明亮的邊緣。彗核外包裹著瀰漫的彗髮與彗尾,讓人想用肉眼觀測最大亮度6等的彗星,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當然要觀測此類彗星的祕訣,建議掌握追星四部曲,第一選定彗星仰角較高的時候觀測,因為此時受大氣的擾動影響最小,彗星光源穩定;第二選擇光害比較微弱的郊區或山區,讓環境影響降到最低;第三利用雙筒望遠鏡觀測,並以三角架固定,增加望遠鏡穩定度;第四利用彗星所在星座中,明顯星體當指標,方便判定正確彗星位置。拉杰德彗星3月分動向,3月初位於小熊座;3月中位於天龍座;3月底位於大熊座。(詳細觀測資料請參考天文館網站tam.gov.tw)



本版科學顧問群:吳祚任、倪簡白、邵廣昭、柳中明、馬哲儒、陳國東、胡植慶、黃崇源(按姓氏筆劃排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