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珩綜合外電報導】歷經逾三年建設、一年試營運,大陸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新館(簡稱國博)於一日開館,擁有三萬平方公尺的文物庫房,藏品倍增至一百二十萬件,包括向國家文物局調撥約四十萬件古代藏品。其中,「古代佛造像藝術展」,是國博改擴建後的重要專題展之一,備受矚目。
國博新館自從試營運以來,已舉辦逾五十個陳列和展覽,形成歷史與藝術並重的展覽風格,專題陳列包括古代佛造像藝術、古代青銅器藝術等館藏。
「古代佛造像藝術展」是以不同時期、地域、質地的佛造像文物精品,呈現佛造像藝術的發展歷程。西元一世紀,受古希臘雕塑藝術影響,佛教造像最早出現於印度西北部犍陀羅地區,傳入中國後,融合中國文化藝術,發展成獨特的本土化佛造像藝術體系。
該展覽的佛造像藝術精品,包括簡潔質樸的古印度造像、華麗莊嚴的藏傳佛像;中亞遺風的彩塑泥像、中土氣韻的木雕造像;窖藏出土的石刻精品、海外回歸的石窟瑰寶。其中,早年被盜鑿流失海外,不久前回歸的山西省太原天龍山唐代石刻菩薩坐像,姿態生動、衣紋流暢,是盛唐石窟雕塑的傑出代表;尤其是高達兩公尺的宋代木雕觀音菩薩像,是全國博物館的極品,其雕刻之精、造型之美、體型之大,十分罕見。明代永樂、宣德時期宮廷造辦處製作的藏傳佛像,造型優美、工藝精湛,是漢藏交融的藝術傑作。
國博還設有地方展廳,每年展出一個地方博物館的藏品,今年將推出西藏歷史文物展。未來,計畫與英、義、法、美、俄等大國的著名博物館合作舉辦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