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詰」音「ㄐㄧㄝˊ」,本為詢問、訊問實情,凡是有所問、必有所答,彼此反覆問答就叫「詰」,如「盤詰」;而「詰屈」則是曲折之稱,也作「佶ㄐㄧˊ屈」。
「聱」音「ㄠˊ」,用來指話不順耳,或不聽別人的勸告,「聱牙」即謂文字艱澀,語句拗口。
「詰屈聱牙」一語出韓愈《進學解》中的一段話:「周誥ㄍㄠˋ殷盤,『詰屈聱牙』。」
韓愈認為記載商周歷史的《尚書》之所以難懂,是因為文字深奧艱澀,讀起來非常不順口;不過話說回來,《尚書》歷經一千四百多年卻未被人發現是偽造的,大概跟語言的古奧難懂脫不了關係吧!
事實上文貴簡潔,簡則意明,潔則文暢;文暢意明,被奉為文章之圭臬。一般人寫文章,若連篇累牘,拖泥帶水,我們就用「詰屈聱牙」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