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身為五個孩子的母親,我一直以孩子們什麼事情都願意跟我分享為榮,而我也樂於當孩子的聆聽者與支持者。
舉例來說,有一次,Victoria學校的袋子掉了,我說:「沒關係,你可以先用另外一個袋子應急。」她說:「不行,你要e-mail給老師,問老師這樣可不可以。」接著,她在寫閱讀心得的作業時又告訴我:「媽咪,我可不可以在上面寫一個D ?」
原來,老師將孩子的閱讀能力分為幾個階段,而Victoria現在正處於D階段。我說:「很好呀!如果我是老師,我會要我的學生把哪個階段寫上去。」Victoria馬上說:「媽咪,不可以,因為老師沒有叫我們寫,妳可不可以發e-mail問老師?」老師其實很體恤我,當我問老師這兩件事,她除了立刻回應告訴我沒問題,還告訴我說,我不需要這麼大費周章的問她,這些事情父母都可以直接幫孩子做決定。
但是我告訴老師:「Victoria一定要我發信問妳,因為她擔心老師不同意。」為此,我還請老師在學校告訴Victoria,媽媽有特別幫她問這兩件事。我想讓Victoria知道,媽媽很尊重她所說的話,也有做到答應她的事情。
老大Sabrina也是如此,在她剛升上小三時,老師為了鼓勵孩子勇於做口語方面的表達練習,希望孩子在團體面前多發言,特別帶了一隻刺蝟到學校,並且在每個星期五舉辦講笑話比賽,只要獲得勝利,就能在周末時帶刺蝟回家照顧。
沒想到,在我眼中對外人很害羞的Sabrina,為了想要獲得照顧刺蝟的權利,竟然從一開始就非常積極的去尋找許多笑話,並且勇敢的對著班上同學分享,因而在開學第四個星期就贏得了比賽,也真的把刺蝟帶回家中照顧。
這次的成功經驗,讓Sabrina念念不忘想要照顧刺蝟的工作。新曆年前的兩個星期,她還請我發e-mail給老師,問老師可不可以讓她帶刺蝟回家過新年。我在e-mail給老師的同時,也附件給Sabrina,讓她知道媽媽有做了這件事情。
去年也有類似的情形。
Sabrina當時想要MayMay到家裡玩,就自己寫了一張紙條給MayMay的媽媽,那位媽媽收到紙條打電話問我:「我不知道該不該回應這一張字條。」原來Sabrina寫道:「MayMay媽媽,如果MayMay可以來我家玩的話,請妳打電話給我的媽媽。」我請MayMa媽媽先放著,看Sabrina會不會跟我提這件事,果真當天晚上Sabrina就告訴我:「我今天發了一張卡片給MayMay的媽媽,問她MayMay可不可以來我們家玩。」我說可以,但是我沒有他們家的電話,妳明天去幫我要。隔天,Sabrina真的拿回電話,我也就當著她的面打電話給MayMay媽媽。
對我而言,我看到了Sabrina積極想要達成一件事情時,她會努力的去想辦法爭取,我則提供最大的支持與協助來幫助她完成願望。對孩子來說,這就是父母對他誠信的表現,可以讓他們覺得有安全感,往後不管遇到任何的問題,他都會願意持續的跟父母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