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我不知道身體的有效期限多久,只知道每天都要充實地過。」罹患罕見貝塞特氏症的樹德科大女生楊凱雯,在病痛中悟出與疾病共處的「白宮 (病房)哲學」,她每天在筆記本記錄病況,每記一筆就把病痛在腦海裡刪掉檔案。她堅強地說,生命只一遭,更要珍惜所有。
楊凱雯高三前活潑健康,後來常鬧腸胃炎,念大一時口腔潰瘍,大二常腹部劇痛、白血球狂飆,接著上吐下洩、昏倒送醫,最後才查出罹患貝塞特氏症,一切都是自體免疫系統作祟。正值青春的她無法接受,對著父母號啕大哭,「我不要這樣,為什麼是我」,那年她二十歲。
醫師指出,貝塞特氏症是體內過度活躍的淋巴細胞、中性白血球、巨噬細胞攻擊自身器官組織,造成全身血管或組織發炎的免疫系統疾病。「楊媽媽」陳香伶說,女兒須打類固醇,但發生毛囊炎、皮膚變薄等副作用,一打針就淤腫,更時常腹痛。現在病程還在演進,視力缺損,關節也痛,看了好心疼。
「我常半夜痛醒,痛起來就像三十倍的生理痛」,發病後凱雯常進出醫院,在病房裡對著白色牆壁、天花板,白色醫師袍、藥丸,她形容像住進「白宮」。
「問題改變不了,只有面對」,凱雯面對周而復始的症狀,在師長關懷下,學著自我調適,她每天記錄病況後,就把病痛從腦海裡刪掉記憶,兩年來,她記錄病況的筆記本已一大疊。而轉念後,穿白袍的醫護人員從此變成守護天使,在她生命中就有「太陽」、「米老鼠」、「笑笑」等醫師爸爸。
「天下最可怕的不是去做害怕的事,而是想做時為時已晚」,凱雯每次走在路上,總沒忘多看看路邊花草及遠邊美景;也到醫院當義工,在服務中學習自我療癒。
她說,痛哭後發現自已還是幸福的,因為呼吸依舊存在。如果可以,我想繼續深造,有機會就到美國白宮一遊。「不讓自己與世界脫節,就是要努力看看世界長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