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隨喜-- 愛 最純粹的信仰 最偉大的力量

朱炎 |2012.02.21
1123觀看次
字級


人性有無數的弱點,唯愛能補救這些弱點;人生有無數缺憾,唯愛能彌補這些缺憾;人間有無數暴戾與醜陋,唯愛能化人間的暴戾為祥和,化醜陋為美妙;人際關係裡有無數間隙與鴻溝,唯愛能填平這些間隙與鴻溝。

愛是最純粹的信仰,最偉大的力量。因此,所有萬世長青的主義,都以愛為根基;所有永生不滅的宗教,無不是出於愛的源頭。愛能使柔弱者變得堅強,能使兇殘者變得溫馴。所以,一個羸弱的母親可以為保護子女而奮不顧身,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可以為多難的家邦而赴湯蹈火;所以,一個像隆美爾那樣暴君的鷹犬,也不免因疼愛自己的妻兒而念及別人的妻兒,一個像考力奧雷納斯那樣狠心的叛徒,也不能不在慈母、嬌妻與稚子的呼喚聲中低頭認輸。

可是,在當今這個價值混淆、是非不明的時代裡,最美的往往受到最多的汙染,最神聖的往往受到最大的褻瀆,最偉大的也往往受到最無情的侮衊,而最為人知的更是受到最為普遍的誤解。被其高度發展的文明沖昏頭腦而自認為無所不能的西洋人,長久以來就已時興「做愛」,而我們也在東施效顰地「談情說愛」。

然而,愛豈是「做」出來的、「說」出來的?歐美人士無處不做愛,無時不做愛,甚至無人不可以為做愛的對象,可是這種愛,不過是感官的刺激和反應,是經不起時間考驗的。前一陣子,兩個全球聞名的做愛明星,在珠光寶氣裡費勁兒地做了十年的愛之後,終於宣布他們的「愛」早已被時間磨光,不得不分手另尋做愛的對象。這是被認為最具做愛本錢的一對「愛人」為這個世界所創作的一個最轟動的「愛的故事」的結局。然而,愛絕不是鑽石,不是狐裘,不是洋樓,不是轎車,不是遊艇,也不是銀行裡的存款。愛是心的契合、靈的維繫,是超乎物質,蔑視利害的存在。所以,在物質主義猖獗,為利害而勾心鬥角的都市社會裡,人與人間的真愛常被蒙蔽。儘管「愛」的歌聲滿天飛揚,「愛」的誓語隨唾沫而橫飛,人們的生活圈子裡,萬物俱全,獨缺愛的影。

愛不是甜言蜜語,愛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沉默;愛不是貴重的生日禮物,愛是裝在農夫飯盒中那個全家僅有的荷包蛋;愛不是化粧檯前那張細皮嫩肉的粉臉,愛是那雙粗糙龜裂的手;愛是母親的皺紋,父親的白髮,遊子的惦念;愛是孤臣孽子的熱淚,是亂世書生的憂鬱,是忠臣烈士的鮮血。

說到愛,尤其是跟年輕朋友們說到愛,一般都是指男女之間的愛情。不過,筆者認為,萬愛同源,其本質都是一樣。也許有些青年朋友會說,男女之間的關係除了心靈的溝通,還有肉體上的交合,跟其他的愛大不相同。不錯,男女愛情,的確是靈與肉兩方面的關係。但是愛心與情慾,仍是兩回事。愛心是屬靈的,情慾是屬肉的。愛心是永恆的,情慾是短暫的、衝動的、周期的、季節性的。情慾應該附屬於愛心,愛心應該統御情慾。正常的愛情應是靈與肉的一種美妙而和諧的結合。

具有這種靈與肉之主僕關係的愛情,必能綿綿不斷,歷久彌堅;而那種以肉慾為主的愛情,必然經不起歲月的磨損而隨慾火的灰燼化為烏有。真正的愛能夠拭淨人的心鏡,擦亮人的靈目;情慾卻使人的頭腦昏沉、心眼迷糊,而「愛情是盲目的」一語正是這類愛情的說明。以情慾為主宰的戀情,是褊狹、盲目而自私的——雖然它也有其迷人心魂的魔力。不瞞各位青年朋友說,筆者也曾被這種愛情迷惑過很長一段時間。當時,筆者感覺「殉情記」式的愛情是最美、最偉大的愛情。每次讀到或聽到一對年輕戀人因為愛情受到阻礙而雙雙自殺的故事,都不免好生感動,好生羨慕。後來年紀漸長,人生的閱歷漸深,對這種愛情也漸漸懷疑起來。

經過長時間的觀察,筆者憬悟到有些年輕人好把自己封閉在狹窄的小世界裡,不太管別人的感受,而沉耽在愛河裡的年輕人尤其如此。有些殉情的戀人原不必死,但是他們卻甘願浪漫地相擁長眠,留給親人無盡的悲痛。往深一層想,這不啻是一樁殘忍的謀殺:謀殺了自己可貴的性命和家人的安寧與幸福。由類似的一些事件看來,如此自私而褊狹的愛情,發展到極處,簡直是人性的桎梏,是「情鎖」,是「情關」,是一灣無法自拔的泥淖,一條無法逾越的黑巷。相反地,真正的愛情則是人性的解放,是開啟心扉的寶鑰,是一個真、善、美的境界,是一條通往光明與希望的道路。在尤雷皮底斯的悲劇《米底亞》裡,米底亞為了要贏取仄森的愛情,不惜殺死自己的兄弟以幫助仄森脫逃。後來仄森移情別戀,悔恨填胸的米底亞又不惜借毒害自己的孩子來報復仄森。前面已經說過:各種人際間的愛,同出一源,而且脈絡相通,不相妨礙。一個不顧親情的人,絕對不配享有真正的愛情。所以,米底亞的悲劇,是一個必然的下場。所以,尤雷皮底斯寫道:「當愛情流於極端/它不會帶給人任何榮耀/或任何價值。」

有不少的年輕朋友表示,他們懷疑世間真的有永恆不變的愛。筆者認為:如果所謂的愛情只是男女之間那種自私、占有而褊狹的愛情,那麼人間就沒有永恆不渝的愛。親子之間的愛,是至情的流露,因此常被用作人際關係的一個崇高的標準。男女之愛,當然有與親子之愛不同之處。但是男女之間愛到極處,也應該與親子之愛相彷彿。所以,法國人稱主婦為「一家之母」。西班牙大哲學家兼文藝作家烏納牟農性情剛烈,憤世嫉俗,滿腔戰鬥的精神;而他這種充沛淋漓的奮戰精神,卻是源自他妻子那種慈母般的疼愛。他不止一次的告訴友人,她曾在他的病榻畔柔聲地喊他說:「我的兒子」,言下似有無窮的回味。

由烏納牟農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來,各種愛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而男女之愛,情切處,幾乎與親子之愛難以分辨。所以《戰地鐘聲》裡的男主角喬丹才會想到:「瑪琍亞是我真正的愛人和我的妻子。……她也是我的妹妹,……更是我的女兒……」。瑪琍亞不但是他的愛人、妻子、妹妹和女兒,甚至是他所熱愛的一切——包括人類自由、尊嚴和人權——的化身。就因為喬丹擁有這份慷慨大方、純真而永恆的愛,才能為他的理想與抱負而從容獻身。這份愛情,跟那些朝三暮四、急來驟去、熱情如火、冷後如冰的所謂愛情,自然有如白晝與黑夜般的差別。

各種真愛,不但同出一源,永恆不變,而且可以同登崇高的境界。譬如,男女私情,即可昇華至於一個對國家社會乃至全人類之愛的層次。林覺民對意映女士的愛,但丁對碧雅箠絲的愛,喬丹對瑪琍亞的愛,莫不如此。時下戀愛中人,大多偏重一己感官上的刺激與享樂,如此而期望擁有真愛,可說是緣木求魚。其實,真愛唯能在克己、奉獻、關懷、謙虛、寬恕與正大光明而豁達的心靈裡獲得。所以聖徒保羅在給哥林多人的信裡寫道: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選自《追求成長的十堂課》

朱炎著/九歌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