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提出,由於地球軌道不是正圓形,所以每經過十萬年,地球就會遭遇到一次宇宙塵埃增多一至二倍的機會,導致地球氣溫下降。
美國卡內基學會的斯蒂芬‧科藤埧普說,現在每年落入地球的宇宙塵埃約有三萬噸。 因為在天體演化史上,有過許多許多次的天體碰撞、爆炸,使太空中聚集許多物質殘屑、塵埃。
美國天文衛星的觀測進一步顯示,在地球附近,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環帶」中,難以計數的小行星,因為碰撞、爆炸,形成了塵埃雲。部分塵埃雲在太陽、地球、金星的萬有引力共同作用下,聚集到地球上空,同時圍繞地球和太陽運動。
地球上空宇宙塵埃數量的增加或減少,是以十萬年為一個變化周期的,這個時間與地球氣候變化周期恰吻合。具體說,當宇宙塵埃增多之際,是地球氣候變冷之時,因為宇宙塵埃增多以後,陽光輻射作用減弱,地球吸收熱能減少,氣候變冷。反之,氣候變暖。
這說明來自太空的小小宇宙塵埃,在悄悄影響著地球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