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許多人叫動漫迷為「宅宅」的時候,其實有一群人正欣然接受這種稱譽,但他們自認比較高尚,他們是「御宅族」。眾所皆知,「御」是高貴的意思,或許在多數人眼裡,相對於漫畫《金田一事件簿》和《名偵探柯南》,《福爾摩斯》與艾嘉莎克莉絲蒂系列推理小說絕對高尚得多,但在某些人心裡,未必如此。
宅宅學問大,裡頭名目、派別繁多,如同哲學或社會學、精神分析學等流派一樣多元。「御宅」原指熱中及博精於動畫、漫畫、電腦遊戲的人,而現在一般泛指熱中於次文化,並對該文化有極其深入了解的人。
例如電玩迷會知道SLG是模擬遊戲、ACT是動作類型、ARPG指的是動作型角色扮演遊戲、RPG是角色扮演……可見他們英文不差。當坊間出了系列的RPG製作大師軟體時,無數的宅宅成為最佳的素人創作者,開始設定場景、遊戲事件、主角的基本圖,創作自己的小宇宙;而說到女性向(適合女生玩的)戀愛遊戲,她們知道這種代稱叫「乙女」──御宅族所以高貴,就在他們可以從一個簡單的名詞,延伸到全系列的知識,像是老師考了一首〈春曉〉,學生卻能背出《孟浩然全集》,而且對孟浩然的相關細節瞭若指掌一樣威風。
御宅族很少是重度網路沉癮,他們多數有自己的事業和行程安排,但媒體把「宅男」曲解為不喜歡出門、喜歡上網玩遊戲的人,認定為不夠正向的族群,又或者把宅男和御宅族混為一談。然而無論語意、名詞是否誤植,真正站出來辯解的人少之又少,因為「反正你們就是不懂我們」的心態,就在無言當中。
動漫、電玩是內心保有赤子之心的族群,一個離開正規教育的避難所,如果正規體制的老師出現在這個領域,至少那位老師會懂得「當壞人很辛苦,當正義的夥伴可是輕鬆多了。」(出自《20世紀少年》)、「要我捨棄朋友,比叫我死還難過。」(出自《神龍之謎》)這類名言,他會和孩子站在同一國。
因此家長可以反思,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動漫偏執?是學習太乏味嗎?還是動漫不只是娛樂?對御宅族來說,它是某些人的生命導師,教導了正義、堅持理想、為朋友奮戰到底等理念,在動漫裡我們看到,每一位用心經營劇情的動漫家,他們認真對待生命的態度,所以能獲得廣大御宅族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