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彰化訊】彰化縣獲選為十二年國教的試辦模擬縣市,縣政府邀集縣內高、中、小學校長研議高中入學門檻,初步訂定品格、服務等日常學習表現列入可轉換升學積分的項目,也就是說,沒特殊才藝表現,但循規蹈矩的學生,升學路上不吃虧。
十二年國教一○三年上路,教育部選定彰化縣和宜蘭縣試辦模擬相關作業程序與標準,建立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特色招生報名及比序系統平台,對象是目前就讀國一的學生,成果將提供其他縣市參考。
目前的國一學生是十二年國教第一屆學生,縣政府教育處學管科長蔡孟愷表示,彰化縣作為試辦模擬縣市,並不表示提前實施十二年國教,而是國一學生在一○三年將適用新升學方式升學高中職。
縣政府邀請縣內的高、中、小學校長研商升學高中職作業內容,原則上,免試入學名額占招生總額的百分之七十五,體育班、音樂班、美術班等特色招生名額占百分之二十五。
十二年國教沒升學測驗,卻有全國會考評量學科能力。負責統籌試辦模擬業務的線西國中校長許毅貞說,評量結果將分為精熟、基礎、待加強三大級距,現在還沒訂出轉換成升學積分的換算標準,不過,彰化縣將努力達成會考成績不超過升學總積分三分之一的目標。
另外三分之二的升學總積分有些什麼評量項目?許毅貞表示,除了學科、才藝、體育競賽,擔任環保小尖兵、活動義工、班級社團幹部,舉凡校內外的獎懲紀錄、服務學習表現,都列為可轉換升學積分的項目,能力平凡但循規蹈矩或知錯能改的「無過記錄」,也列入升學積分。
蔡孟愷說,彰化縣自成一個考區,縣內有明星高中,還有國立和美實驗學校、彰師附工與縣立二林高中等多所教育部評鑑優質化高中職校,是入選試辦模擬縣市的主因,縣政府希望改變學科成績掛帥的僵化觀念,營造多元學習、多元能力的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