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媽進香 攝下濃濃人情味

阮愛惠 |2012.02.10
981觀看次
字級

【記者阮愛惠專題報導】正在台中市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的《大甲媽祖》攝影展,是攝影名家李坤山在八○年代即留下的珍貴影像紀錄,他捕捉的不是神像及陣頭,而是從迎接大甲媽祖鑾駕的人群中,獵取信徒們自然、虔誠的豐富神韻,以及隨駕沿途的環境氛圍。這檔充滿宗教和人文意趣的展出,至十九日止。

一九四七年出生於新北市蘆洲的李坤山,在九○年代被評述為遠景可期的多元創作中生代攝影家之一。民國八十一年三月,他才剛從雪山拍照回來,聽聞有幾十萬人要隨大甲媽祖遶境,心裡覺得不可思議,當下決定坐夜車南下,隨著信眾展開一連十二天的隨駕行程。

一抵大甲鎮,沖天的煙火,人滿為患的街道,讓李坤山看傻了眼。大甲鎮瀾宮媽祖鑾座於午夜起駕,夾道信眾馨香高舉頭際,人群蜿蜒數公里。

報馬將軍、頭香、二香、三香車隊,引領隊伍前進,三十六進士及一百零八位繡旗,各自扛著象徵護衛媽祖的神兵利器緩步開道,各式陣頭緊接在後,夾道歡迎的信眾紛紛地跪了下來,壯觀的場面,讓初次搶拍的李坤山無所適從,快門聲早已淹沒在炮火聲中。

第一天從半夜走到天亮,李坤山的腳就起泡了,老信徒為他求香灰消水泡。之後他咬著牙,不間斷地跟隨信徒行走在城市鄉間,大家一起踏過礫石小道,也踩著滾燙的柏油路,歷經驕陽及夜露,但他發現,信徒的肉身雖痛苦,身心卻保持著祥和的意念,而且臉上始終維持著虔誠而愉快的笑容。李坤山很好奇「到底這些人在求什麼?」於是決定把拍攝主題改為這些隨駕的「人」。

沒想到這個主題,一拍就是十一年。他從徒步行走的信徒身上,體會到「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毅力,而他們之所以要達到,不是為了求財、求聲名,反而是為了「求功德」、「求福佑」等形而上的恩典。

李坤山在隨行筆記中這樣記載著:「進香於凌晨自大甲鎮出發,經台中、彰化至雲林北港朝天宮。信徒的臉上、腳步、一舉一動、言談舉止之際,皆洋溢著一片祥和的寧靜。沿途的善男信女,夾道跪迎、鳴炮禮讚,自動提隨伴駕信徒免費的餐飲,無人不融入此一祥和、敦睦的群眾中。細數自台灣光復前至今,除少數幾年因戰爭停辦外,該謁祖行程,歷三十餘年而愈發興盛,且未曾發生過任何的意外事故,奇哉!」

十一年的隨駕拍攝,李坤山累積的作品難以計數,除了已出書之外,在策展人暨攝影名家簡榮泰規畫下,這次精挑出八十張代表性的作品展出。簡榮泰指出,從照片的語彙中,可以嗅聞到每位信徒的愉悅身影,分享圍繞在媽祖四周所散發出來的濃濃人情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