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璟綜合報導】大陸江蘇省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會,有二千五百年建城史、四百五十年建都史,奠定了深厚豐富的文化底蘊與魅力。南京出版社日前出版《圖說南京十朝歷史文化》,其中一幅珍貴的敦煌壁畫〈康僧會傳教圖〉首次亮相,備受矚目。
《圖說南京十朝歷史文化》有一百五十多頁,分為佛都金陵(南京)、十朝都會兩大部分,以圖說文,以文釋圖,全面描繪佛都南京源遠流長的佛教歷史、高僧大德與佛教典籍,以及十朝都城南京在歷史事件、歷史成就、歷史人物、都城建設方面的輝煌風華,堪稱是「南京家譜」。
書中收錄一幅相當珍貴的敦煌壁畫〈康僧會傳教圖〉,顯示一千七百多年前三國東吳時期,西域康居國高僧康僧會來到建康(今南京)宣揚傳播佛教的畫面。南京出版社副社長盧海鳴表示,為編撰此書,南京十朝歷史文化園負責人前往大陸各地尋找與南京有關的歷史圖片。在甘肅敦煌研究院尋訪時,鐘山文化發展公司總經理王國平聽說敦煌壁畫有展現南京佛教傳播歷史的畫面,詢問了多位敦煌研究學者後,得知在敦煌石窟第三百二十三窟。
據敦煌專家介紹,敦煌莫高窟第三百二十三窟,開鑿於唐初,壁畫內容多為佛教史和歷史人物事蹟。
書中對壁畫〈康僧會傳教圖〉做詳細解讀,稱其可分為四個畫面:康僧會泛舟來到建業;康僧會向孫權敬獻舍利;孫權在建業修造建初寺;孫皓(孫權的孫子)郊迎康僧會。整個故事的背景是自然景觀,顯示佛教除了陸路傳播以外,還有海上傳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