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莘綜合外電報導】盛行於二十世紀的「主日學」,是當時美國教會生活的標誌,如今卻式微,因此北卡羅萊納州浸信會牧師梅耶斯創發「來自葡萄園之故事」教會新教育計畫,以整合心智的方法培養會眾靈命,並增進與社區民眾對話、傳福音的機會。
十八世紀,英國設立不少私立的教會學校,教授基督教信仰、注重學生的宗教生活,但限特殊階級的子弟才能就讀。英國聖公會信徒雷克斯(Robert Raikes)是人道主義者,關心貧困家庭小孩的就學問題,一七八○年設立「主日學校」(Sunday school),基督教教會於主日崇拜前後進行的主日學,內容多以查經、基本信仰造就為主,之後漸漸為普世教會採納,分設成人、青少年、兒童主日學等。幾年後,全英國教會普遍成立主日學校,教員由聘請改為義務服務。
美南浸信會主日學自二○○四年開始式微,當年參加主日學人數為八百二十多萬人,二○一○年時降至七百六十萬人,其他宗派也有類似情況。專家指出,主日學式微的原因,主要是年輕人的活動激增,無暇參加,加上社會漸趨世俗化,民眾也不重視教會活動,因此愈來愈多信徒,尤其是年輕人,不了解基督教義或宗教節日的意涵。
去年,美國龍納德教授在專欄中,也很憂心的列舉主日學式微的影響,包括多樣化的主日崇拜模式可能影響傳統主日學時間表、難找每周都能配合的主日學老師、許多基督徒擔心愈來愈多信徒不懂聖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