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看世間-- 超現實禪畫 郭關創新詮釋佛法

郭書宏 |2012.02.06
1227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金光明寺即日起舉辦「二○一二郭關的禪風世界全球巡迴展‧台灣展(二)」,呈現四十二幅郭關擺脫傳統禪畫窠臼,刻畫佛教對生命本質關懷的深度畫作,作品亦搭配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人間語錄》,圖文相互輝映,帶領民眾進入禪觀的殊勝境界,展至二十二日。

【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

郭關,一位中國新銳藝術家,三歲時,所見皆能入畫;他出生就是素食者,年少認真潛修,鑽研各類宗教經典,造就出精闢認知與修為,並以前所未見的超現實國畫工筆重彩畫風,將佛教揭示生命玄祕,表現得淋漓盡致,並表達對人類社會萬象變幻的高度理解。

出生書香世家

涉獵中西藝術

出生在湖南桂東書香世家的郭關,自幼博覽群書,跟隨父親習文又練武。他對藝術耳濡目染,從臨摹清朝《芥子園畫譜》,種下藝術之路的種子。郭關說,刻印的《芥子園畫譜》,線條、墨色看似只有一個層次,但在父親指導下,他畫了出遠近景的濃淡變化,這也許是他最開始的創作,「將沒有墨色變化的畫譜臨得有了枯溼濃淡,一個很簡單普通的過程,卻對我的藝術生涯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或許是在山村成長,郭關對山水有著深刻感情,老老實實臨摹過〈谿山行旅圖〉、〈萬壑松風圖〉、〈早春圖〉等宋元山水畫的經典名作,更進一步創新古典山水意境,將古意工筆山水加入光影暈染技法,發展出焦墨山水、工筆花鳥畫,而這些創作亦成了他在北京師大美術系時期的代表作品。

取得人民大學哲學系碩士後,郭關至歐洲各國遊學,學習西方繪畫的色彩表現,對於現代裝飾設計、視覺衝擊構成,也有涉獵,亦創作出了幾百張作品。此時他認為,雖在技法上所學甚多,畫風亦頗具新意,但尚未形成自我的風格,一個「自如」的境界,於是他毅然停止所有創作,鑽進佛學經典中,將大量的時間投注在參禪上。

專研佛學內涵

增加創作靈感

「在我的思想中,一直認為學佛比繪畫更重要;學佛才是洞徹自然、了生死的根本,繪畫是我在人世的立身之本,非解脫之法。」郭關認為學佛後學會了不執著,亦不會為物喜、物悲,看名利若浮雲,習得以清靜平和的方式創作,這也是他繪畫風格有著清靜平和傾向的深層原因。

在這個時期,雖然他希望在繪畫上有所突破,但更希望能在修行上有所得。他以參禪為修行功課,有時靜坐,有時跑香,忙碌時盡量做到「話頭不失」,繪畫、看書、坐車、走路,甚至如廁等時機,也時時提起話頭看住,「修行是要下苦功夫的,紮紮實實一點馬虎也打不得,需要融入生命歷程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才會有成果。」

「佛學思想不僅成了我藝術創作的源泉,也指導著我整個藝術生命的歷程。」郭關在參禪中有很多體會,定中幻境、一念無明、疑情沉重等,對佛學的深入體悟,也觸發他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另一方面他亦研習佛教的中觀、唯識學等理論,讓他興起結合佛學的義理與藝術創作的想法,開展「禪畫」階段。

郭關有感佛法是突破單一語言、文字、概念範疇的真理,為了表達對生命的思考,他在作品中不僅出現佛教圖騰,更融入基督教死神、道家太極等符號,且運用手法新穎的構圖與設色,呈現東方禪風與西方寫實兼具的創新風格。

「定、靜、安、慮、得」是郭關禪畫作品的獨特氛圍,每幅作品都有其獨立的思想與意境,像〈色陰區宇〉一畫即是他在讀《愣嚴經》產生的靈感,畫中坐在掃帚上的法師處於未飛翔的靜止狀態。郭關表示,掃帚有掃心塵意象,在愣嚴大定中須掃除魔境才可更上一層樓,倒立的蓮花,表達《金剛經》中「諸相皆是虛妄」的意涵,畫中的門,則代表出路、通道與關口,預示著不執著方可到達另禪定的境界。

在〈覺觀〉這幅看似超現實風格的作品,郭關畫了一個法師在參禪,天空上面懸著一隻大眼睛,法師坐在水岸邊,水裡倒影有一顆大心臟,心臟上面又長出一顆樹。他解釋,此樹是菩提樹,也是煩惱樹,這源於佛經中「煩惱即菩提」的義理,人們需在生活中深刻體會種種煩惱皆是菩提之本,且用智慧之眼、般若之眼仔細觀照,這就是他在法師頭頂上畫了一隻大眼睛的用意。

視覺聽覺融合

創作時代經典

至今,郭關已創作不下百餘幅畫風新穎,卻深蘊佛教義理的現代禪畫。他表示,當今藝術創作若沿用古代圖式,會與時代格格不入,也難以感動現代人,「當今的佛教藝術需與現代審美、時代特色,甚至與時俱進的結合電影、音樂、遊戲等流行元素,這是產生時代經典的一個必備要素。」

目前郭關許多繪畫創作已是融詩、書、畫、印於一體,但他並不以此自滿,對藝術涉獵甚廣的他,正著手為繪畫作品曲譜,用音樂來拓展繪畫的內涵,「繪畫是視覺的,音樂是聽覺的,我將視覺與聽覺融合在一起,成為我最新禪風作品的表達方式。」

不僅於此,郭關更懷抱著「以藝術弘揚佛法」的雄心壯志,他試圖在繪畫、音樂、香道、茶道等傳統藝術創作中,結合現代影像、音樂等裝置,融合出全新的佛教藝術創作,讓佛教藝術貫穿古今,以嶄新的「多媒體」形式完美呈現。

「佛陀度眾廣設八萬四千法門,佛教、藝術也需對應眾生根機。」郭關說,無論他創作的佛教藝術是以何形式呈現,他希望表達一種真理、一種生命的真諦,無非不是希望以創作影響到更多人,讓芸芸眾生能接觸到佛法的恩澤。

才華洋溢的郭關,特別在新春伊始之際創作一詩:「閻浮淨土祥瑞來,百丈佛光照塵埃。福報三千華藏界,諦觀梵網盡蓮華」,祝福《人間福報》的廣大讀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