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公益信託 為後世留資產

謝武昌 |2012.02.06
626觀看次
字級

二月二日是世界濕地日,當天立委邱文彥、張曉風及田秋堇跨黨派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重視濕地保育問題,內政部官員表示,濕地法草案預定今年送入立院審查。

據生態學者的研究,進化種類下層的微生物,事實上是生態系統的大功臣,牠們是較大型生物的生存依託,例如吃小微生物的小蟲,引來了鳥類,鳥類又帶來更多的生物等,形成一層又一層的生物鏈,豐富的生命發展因此展開,最終連大象、獅子等大型動物甚至人類,都可能成為這個生物鏈的訪客。

從生物演化過程來看,以萬物之靈自居的人類,事實上是整個大生物鏈的依賴者,對生命的源頭有重大貢大獻的,反而是微生物,而這些小生命卻依賴濕地、沼澤地才能存活。

濕地約占全球面積的百分之六,卻為百分之二十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環境,扮演重要的生態調節角色,因此有「地球之腎」之稱,所以濕地不僅該被保護,同時更應有效的創造有利濕地發展的條件。

但不少人認為,只有建設、開發與觀光才能促進地區發展,濕地蚊蠅孳生沒有價值,是必須整治或改變的地方,許多看不見的生命因此被斷絕,例如台中高美濕地曾有大學生架設鷹架拍短片、有人駕小飛機和休旅車闖入、遭不明人士傾倒廢油汙染,還有歌手蕭敬騰拍MTV的「燒鋼琴」、電視「瘋台灣」節目玩沙板等,造成珍貴保育類植物與動物遭浩劫,令人痛心。

筆者認為,環保團體為搶救瀕臨絕種的中華白海豚,發起全民認股活動,集資一億六千萬元,要向政府買回濁水溪口海埔地,並託付給能信賴的民間團體管理經營,以守護白海豚。

這是台灣首次的公民自覺「公益信託」案,也期待未來「濕地法」立法能真正落實推動環境保育的公益信託機制,對頻傳的濕地破壞事件,有效的防治,為後世留下珍貴的資產。

謝武昌(苗栗市/公務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