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林品詩】蕭蕭(煙雲)

喬林 |2012.02.06
1160觀看次
字級

我挺立如山 已然為水

流逝在你精緻的山水畫裡

如煙



突然,逝去的我

從你僨張的毛細孔中,疾奔而出

是雲

一片煙雲

——選自弦等編《創世紀詩選》一九八四年爾雅出版社出版



※詩人

蕭蕭(一九四七年~)曾任明道大學中文系第二任系主任,現任明道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十六歲高二時開始寫詩。深研台灣新詩風貌及詩美學甚勤,著作也勤,至今出版已約一百二十本書冊,包括詩集、散文集、新詩賞析、新詩教學、詩學學術著作、編輯詩選等等。其中《現代詩入門》、《青少年詩話》、《現代詩創作演練》、《現代詩遊戲》、《中學生現代詩手冊》、《蕭蕭教你寫詩為你解詩》、《新詩體操十四招》等已廣為青年習詩的入門書,及中小學教師教學的重要參考材料。又其《現代詩學》《臺灣新詩美學》《現代新詩美學》等三大本學術著作,更是台灣詩學之學術界力作。

蕭蕭少小便背誦古詩文,再之出身於中文系所,而碩士論文又是《司空圖詩品研究》,故甚富中國傳統詩學素養。按司空圖之《詩品》,雖把詩的風格分為二十四類,但主要還是在闡揚禪意的「韻味」論,因濡染司空圖詩論,故可推想蕭蕭詩學血液裡有著甚濃的中國禪性詩學因子。這可從其大量詩作的禪味可以得之證實。

蕭蕭曾在一訪談中言道:「我對禪門公案特別有興趣。因為了禪如寫詩,其深意俱在言語之外,而不在字面上有限的意義。」因此其詩觀在空、在白、在字少、在留給讀者大的想像空間。

另者,從其現齡才六十出頭,著作便比身高還高來看,應可以想見其除教學外,就是在研究室或書房裡勤奮鑽研與著述,此正如禪者之隱逸於山林。因此,其詩作幾可說沒有當下政治社會灰塵,而是向內心求道之作。其詩每用簡潔凝鍊的意象與運動、空間的布局,來完成其心造的意境。此詩〈煙雲〉便是一例。

※品詩

第一節,「我挺立如山 已然為水/流逝在你精緻的山水畫裡/如煙」。作者以詩的語言轉譯勾勒出一幅文人水墨畫,高山、流水、煙雲雕色,構成寂靜空靈畫面。高山、流水、煙雲,本是直觀裡視覺上的客觀世界物理現象,然而在作者禪思自然的心相化下,詩中作者「我」的意象,被虛化為挺立的「山」、而「水」、而「煙」,禪宗精神的意識流,瞬間幻變流動,洋溢著一種飄逸的審美心境。

第二節。在第一節略作停頓後,接著在第二節出現瞬時的心理時間「突然」,「突然」的頓悟看見「逝去的我/從你僨張的毛細孔中,疾奔而出」,成為「雲」、「一片煙雲」。禪講求「空」,然而也講與「有」的對立,「逝去的我/從你僨張的毛細孔中,疾奔而出」,是「有」的出現,而後作者禪定了下來成了「一片煙雲」的悟空。

全詩「我」自「山」的意象、而「水」、而「煙」、而「雲」等意象,而至最終是「一片煙雲」, 以時空錯位的方式流動,而「突然,逝去的我/從你僨張的毛細孔中,疾奔而出/是雲/一片煙雲」,這是對生命的悲慨。此一悲慨的空靈氣氛如「蕭蕭落葉,漏雨蒼苔」,是作者的生命哲學。此如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爾所說的「在『詩意的』言說中,此種心態的生存可能性的傳達,可以成為自身的一個目標,這就近於存在的揭示了。」

此詩以禪宗形象思維的意象組合,由此讀者進入作者以詩語轉譯空化和心化了的山、水、雲等自然意象,在審美直觀上,也發生了質變,從而有了新的意味,此意味是空靈活泛和微妙無窮的禪意韻味。這是作者主空的自然觀與看空的人格觀兩相結合的美學境界。整首詩的詩境,有逾畫工之妙。(本專欄每周一刊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