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學大師的課堂裡,才聽老師提到〈蘋果的滋味〉,心裡就開始翻滾,莫名的激越在我不自知時已蠢蠢釀製著酸劑。
老師談她的少小經驗,清貧的成長年代,高貴的蘋果如何吸引一般庶民小孩。恍然中我似乎也是山徑上為蘋果狂奔的一員。
快,再慢一點,只會殘存嘗不到蘋果的遺憾。
當老師說起為了撿拾同學丟棄垃圾桶的蘋果,眾人義無反顧的狂奔,那珍貴的甜味剎時滑過我喉頭,可卻就酸了起來。我想起兒時的一場病,病中彷彿有沉沉石塊壓在腹部,一直壓到不能翻身,就在開不了口、伸不了手的當頭,母親搖醒冒汗囈語的我,一口口餵著她忍痛買回,方才磨好的蘋果泥,那病因蘋果的滋養竟快速痊癒了。而後對蘋果便就戀戀不捨,總在母親身旁磨蹭,渴求能有機會再一嘗香甜蘋果,可母親說:「一粒蘋果的錢可買一天的菜呢!」
我為此噤聲,但為了蘋果,我是情願再病一場。
因為戀慕蘋果香氣,因為沉醉咬下蘋果的輕脆響聲,與隨之流竄周身的甜美滿足,竟就巴不得生場病,而且還不是打噴嚏流鼻水小小傷風感冒,最好是得個要大不大說小不小的病,便能有幾個養氣補身的蘋果好吃。
我的心十分篤定,這樣病一定會好得快。
我恆常記得民國五十年代中期,一顆五爪蘋果要價新台幣五元,五元到底大不大?黃春明先生在〈蘋果的滋味〉裡經由阿發說了「一個蘋果的錢抵四斤米」,由此可知,在當時蘋果是高貴之物。而在該小說中,阿發的家人之所以有蘋果吃,是因為阿發車禍意外,肇事的洋人送上的慰問品。因斷腿換來的蘋果,阿發的家人咬下後仍然輕脆,可嘗起來竟是酸酸澀澀,沒原來想像中的甜美。
高貴的蘋果不甜嗎?老師那啃了一口就丟的公主型同學,比蘋果更高貴吧?
老師的語音,宛如一種特殊催化劑,我的五爪蘋果戀夢,因此一幕幕走出記憶的簾幕,我不知道喉底的酸在什麼時候悄悄偷渡到眼眶。童年往事歷歷在目,我從沒想到,半百年紀在課堂上因著老師的講解,竟會聯結到往昔清貧歲月裡的小小想望,不自覺的那個渴盼紅蘋果的小女孩便躍然跳出,只是這次小女孩不再孤單,因為就連老師也同她一樣被清貧包圍過。
以為走過歲月,長大後小女孩自然會從蘋果的滋養中,牢牢記住那份無以倫比的香甜,然後永遠不會變味。卻不料隨著課程的進行,蘋果在內心的高浪中搖盪,潮來潮去,終致碎裂,再衝向喉頭,竄進眼底,教我哽咽到無法完成該讀誦的段落。
喉底酸澀究竟還是因為蘋果,可是哽咽後心口卻一陣甜,而後,我從淚水裡走出。
淚光,且敬與許多人相似的過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