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期間、商業競標時,若以利益等方式協商、勸退欲競逐者叫「搓圓子湯」。記得小時候也常搓圓子湯,不過是在「冬至」當天,或家裡有喜事時。
小時候住在鄉下,村裡沒有菜市場,也沒有超商或大賣場,想吃湯圓全憑DIY。縱使製作湯圓程序繁複,但每個家庭卻樂在其中。
做湯圓前,得先把米用水泡軟後,用石磨磨成米漿,再將麵粉袋裝的漿汁包綁在長板凳,壓上重石慢慢瀝乾水分,九成乾的粄糰就可拿來搓湯圓了!
大人白天忙於農事,小孩則要上學玩耍,所以搓湯圓都是利用最美的黃昏時光;又因為天氣極冷,一家人圍坐在木炭火爐邊,一邊烤火取暖,一邊搓湯圓,那種溫馨和樂的場景,至今仍讓我難以忘懷。
阿媽、媽媽的手藝佳,沒幾秒就搓出一顆渾圓紮實又光滑漂亮的湯圓,而且一次能同時搓數顆;我們小蘿蔔頭笨手笨腳的,不是把湯圓搓成迷你小丸子,就是搓成奇形怪狀的湯圓,搓了半天連塞自己的牙縫都不夠,但卻樂趣無窮。
哇!媽媽終於將湯圓煮好了! 有香噴噴加了茼蒿的客家鹹湯圓、甜而不膩的黑糖汁湯圓、還有香酥Q的炸湯圓,一家子吃在嘴裡滿足在心裡,一大鍋湯圓兩餐就鍋底朝天,吃了湯圓,雖然老了一歲,卻是幸福年年。